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人物风采>正文
人物风采

【身边交大人】王钰莹:在探索真知中追寻人文精神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20-09-25 17:52 浏览量:

王钰莹,崇实书院2017级本科生,连续两年学分成绩、综合成绩位列汉语言文学专业第一,并获得国家奖学金。本科期间即在国内顶尖学术期刊独立发表论文,参与全国学术论坛并获评优秀,主持、参与多项省级学术科研项目。现任汉语言71班班长,西安交通大学学生微宣讲团团支部书记,曾任西安交通大学党校办学生助理团部长等。

她学业实践兼修,获得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员、新闻宣传工作先进个人、红旗团支部等多项荣誉。探索真知、多维发展,是对她最好的写照。

作为一个生于陕西、长于陕西的姑娘,王钰莹与交大结缘已久。从友谊西路到友谊东路,承载着她近10年的求学历程。在西工大附中毕业后,她便加入了交大人文社科的队伍,见证着交大人文学科的迅速发展。初入交大时,她接受了人文社科大类的通识培养,在广泛阅读书籍、深钻学术问题中,她逐步培养起对文学的强烈兴趣。因此,在专业分流时,坚定地选择了汉语言文学专业,走上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对文学名著、人文社科大类、交大百本经典等的细读、思考,对学科研究前沿的密切关注,对学术写作的不断积累和训练,为其进一步深入学术研究夯实基础。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共同信念和价值规范,我希望能够发挥人文精神的引领作用,实现二者的融合发展。”

在交大逐步营造起的浓厚人文氛围中,王钰莹培养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情怀。一方面,她十分关注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继承与发展问题。立足第四届茅盾文学奖作品《白鹿原》(陈忠实著),王钰莹深入思考转型时期民族文化与精神的发展走向,以独立作者身份撰写的《时代潮流下的“白鹿精魂”——读陈忠实<白鹿原>》已刊发于CSSCI《小说评论》(2020年第3期)。另一方面,她留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现状,带领团队奔赴“上郡古邑”陕北绥德,对当地进行深入调研,发掘正在消亡、亟待保护的民间风俗文化,竭力探索其民族文化审美价值,并借助新媒体、互联网等促进当地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现代化发展。在这样的目标使命驱动下,她主持、参与的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第三十一届腾飞杯竞赛均聚焦这一问题,持续探索近一年半。

深入文化思考与探索实践的王钰莹,同样关注着民族精神的当代价值开掘与传播发展问题。她从传播学视角,关注爱国奋斗精神在青年群体中的传播及影响。《融媒体背景下爱国奋斗精神青年传播的路径研究》深入探讨了主流媒体和新媒体的不足之处,并据此提出了改进方法。研究成果获得全国“爱国奋斗”精神研讨会征文二等奖。与此同时,她也将研究目光聚焦于西迁精神。以“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为核心的西迁精神,是交大在1956年由上海迁往西安过程中,生发出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在今天仍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她与研究团队从“学”“讲”“研”“文”“典”五重维度,采用实证调研方式,调研西迁精神融入全省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也提出具体的实施路径。该研究获准立项为陕西省思想政治工作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对精神的探索,王钰莹不仅仅停留在研究阶段,她还以实际行动——微宣讲,将西迁故事中的可贵精神传播到祖国大地各处,至今她已奔赴3省7市,自觉承担起西迁精神青年传播者的责任。

经历了交大三年多的学术兴趣培养与科研训练,王钰莹对未来有着非常清晰和明确的规划,她立志在人文社科领域深耕细作,努力成长为具备深厚人文情怀的一流创新型人才!

文字:崇实书院
图片:崇实书院
编辑:腾飞工作室 邓茹菲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