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人物风采>正文
人物风采

【交大青年强】十大学术新人之郭立:探索“花花世界”里的基因奥秘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19-05-10 10:29 浏览量:

“创新没有捷径,只有始终保持好奇心来探究事物的本质,科研才会最终开花结果。”面对记者,刚刚获评西安交大第五届“十大学术新人”的电信学院“80后”教授郭立如是说,“我的主要方向是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研究药用植物基因组、基因调控网络及植物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

在入职短短三年内,他已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及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虽然我入职只有三年,但是从2002年的本科阶段开始,我就与植物科学研究结下不解之缘,时至今日,我对‘花花世界’这一领域的关注已有17年之久。”

天时地利,圆梦交大”

2002年高考时,郭立与西安交大擦肩而过,最终选择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习植物保护学专业,而后于2012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取得植物病理学的博士学位。在2016年完成美国马萨诸塞大学生物化学系的博士后工作后,郭立选择加入西安交大叶凯青年科学家工作室。

“来交大工作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我当时的研究领域是使用生物信息算法和DNA高通量测序技术来研究植物免疫机制和基因调控网络,这与叶凯老师团队的研究方向十分吻合,再加上心中一直对交大充满敬仰和向往,因此没有犹豫就回来工作了,这也算是圆梦交大了。”郭立笑着说。

科研从没有捷径,如今的谈笑风生背后蕴藏着当年科研的几多艰辛,郭立在海外求学期间并非一帆风顺。读博期间,他开始接触DNA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并有志将其与生命科学相结合作为自己博士后阶段的研究方向。此前,他的学术背景是分子遗传学且一直从事的是“湿实验”(生物实验)研究,面对向“干实验”(数据科学)的转换,非计算机专业科班出身的他需要走出“湿实验”的舒适区,迎接“干实验”未知的挑战。“这对我来说算是‘半路出家了’,但是我始终相信兴趣是最好的驱动力”,郭立谈到。

为了尽早踏入数据科学的新天地,郭立长时间地泡在实验室恶补算法、编程和数据分析等计算生物学技能。得益于自我的勤奋和导师的指导,郭立最终在生物和计算的交叉研究中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在多个国际权威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这也成为他回交大工作的强有力背书。

“我们目前的主要工作是利用高通量测序数据的计算分析和生物实验相结合的手段,研究植物和病原菌的基因组功能、进化,及其两者的相互作用,从而找到控制植物免疫反应、次生代谢产物合成和病原菌致病的基因调控网络。”谈到这些研究的意义,郭立对记者解释道,植物和人类的食品安全、医药健康、生存环境等息息相关。

永不停歇,探索科学真理”

作为叶凯青年科学家工作室的一名成员,郭立很幸运加入这个有着丰富学科背景的团队。“团队成员运用在各自领域多年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将生物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学科优势不断发掘,这才造就了众多杰出的科研成果。”2018年,团队由郭立担任第一作者在世界顶级期刊《科学》杂志上发表了“鸦片罂粟基因组及吗啡喃的合成”一文,首次破译了药用植物鸦片罂粟的全基因组序列,解开了罂粟合成吗啡等药用成分的进化机制,在国际上产生重大影响。“成果的取得,源于团队有机会参与国际合作与研究,让我们能够在同一领域碰撞出灿烂的火花”,谈及自己的科研经历,郭立言语中满是对团队的感激。

郭立表示,他希望通过团队的基础研究成果,采用基因工程和合成生物学的方法对植物进行遗传改良。“一方面培育持久性抗病抗逆品种,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进而对国家绿色农业作出贡献;另一方面有效改良和提高药用植物中的药用成分和产量,促进传统中药的现代化应用,使更多中药有效成分能够像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一样造福人类健康。”

郭立也时常提醒自己的学生沟通和交流的重要性。“做科研不能只知道埋头苦干,要善于和学术大咖以及老师同学交流,才会发现研究领域的创新点和新思路。”他经常会带领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在科学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很多时候科研灵感总是层出不穷。与此同时,他也教育学生要多思考科研对社会发展的价值和意义,“我告诉学生要秉持着强烈的责任心和主人翁意识来面对科研,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情,做科研必须回归初心,才能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

回首自己的科研路,郭立总结了五个关键词:“我认为对于科研工作,最重要的就是好奇心、激情、投入、坚持和批判性思考。它们促使我找到和实现自身价值,永不停歇地探索科学真理。”

目前,正是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建设的关键时期,西安交大的搬迁入驻工作已进入倒计时。郭立表示,“创新港的建设是西安交大的百年大计,将会极大推动学校的发展。同时这也是时代赋予交大人的伟大任务,我们必定全力以赴跟随学校二次‘西迁’,踏实做好科研,为交大、为国家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文字:交点工作室 朱凡煜 何雨
编辑:星 火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