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人物风采>正文
人物风采

【交大青年强】十大学术新人之戴小勇:博观“广”取,厚积薄发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19-05-06 11:03 浏览量:

和很多科研工作者一样,西安交大经济与金融学院副教授戴小勇对科研的热爱已经渗入了骨髓,科研占据了他每天的大部分时间:教研室从来都是他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办公桌上堆放着满满的打印文献;电脑桌面时刻停留在文献搜索页面……

当然,扎实的付出换来收获。戴小勇现已在Economic Systems、《中国经济评论》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7篇,其中第一作者署名的国际SSCI期刊论文8篇,论文总共被引用600余次,研究成果曾以政策咨询报告形式提交给科技部;获西安交大“校友剑冰青年拔尖人才奖励基金”、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中外博士研究生英文学术论坛金奖等一系列荣誉和奖项。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五届“十大学术新人”奖评选揭晓,戴小勇凭借扎实的科研实力成功入选。

“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

戴小勇在大连理工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谈到和科研的结缘,戴小勇坦言:“我的科研意识萌发得较晚,之前也没想过会走上这条道路。”但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研究生入学不久,导师成力为给戴小勇布置了第一个课题任务——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研究。为了高质量地完成,戴小勇自学古扎拉蒂的计量经济学,查询各方面资料,最终提交了一份大大超出预期的报告,从此让导师记住了这个踏实上进的小伙子,逢人便“推销”自己的得意门生。导师的欣赏让戴小勇受宠若惊,也让他时刻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戴小勇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在研究生期间学习数据库结构化查询语言、练习数据查询时,他不满足课本上的例题,想用真正的资料检验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于是便将其应用于国家统计局的企业数据。在数据查询与分析的过程中,他意外发现了一些“玄机”——数据指标的统计分布特征。

针对这个问题深入挖掘,戴小勇发表研究生阶段的第一篇论文——“研发投入分布特征与研发投资强度影响因素的分析——基于我国30万个工业企业面板数据”。截至目前,该文章已被引172次。受期刊主编的邀请,研究成果曾以政策咨询报告形式提交给科技部,对科技部把握研发投资规律有了一定帮助。

这是戴小勇科研种子萌发的开始,也是他最引以为豪的一次成功尝试。“当接到一个任务时,我总是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这个习惯我一直都坚持,也让我受益良多。”戴小勇说。

回想起科研经历,戴小勇最感谢的人就是导师成力为教授。他说,自己对科研的自信与热爱,离不开导师的循循善诱。而他也将导师的鼓励式、开放性教学用到了自己的学生培养中。

“耐得住寂寞才守得住繁华”

“没有科研是一帆风顺的,如果有,那一定是陷阱。”科研中难免遇到瓶颈,但戴小勇从来不急不躁。

戴小勇的主要研究方向为资源错配与全要素生产率测算、创新激励政策评估,前期需要大量的投入。2012年以来,他一直都在啃文献,了解这个领域的研究成果。而后期当真正开始自己的研究时,成果产出的过程很慢,有时候要一次次推翻自己的结论;有时候做梦梦到自己成功推演建立了模型,立马从床上爬起来,在手机上记下过程,但第二天重新推演,才发现自己在梦里的推演漏洞百出。

虽然过程艰苦,但戴小勇甘之如饴。他始终坚持创造性与严谨性两者不能顾此失彼,不能为了早日出成果,而放松了对结果的审慎。在他看来,做科研不仅要耐得住寂寞,沉得下心,还得做好失败以及一无所获的准备。

就戴小勇目前的研究领域而言,杰出的成果已有很多,想有所成绩,必须花更长的时间,下更大的功夫。“一年不行就两年、五年、十年。”戴小勇说:“科研的过程是积累的过程,一项研究成果公布的背后一定有大量的时间付出和知识积累,足够的量变才能升华为质变。”

正是对自己研究方向、思路的自信,戴小勇才能在长期得不出有效成果、看不到希望的研究中继续坚持,并在2018年取得突破性进展,一年内有7篇论文被期刊接收。

“抓住每一次学习的机会”

在戴小勇看来,了解学习各个领域,对于打破科研思维桎梏有着很大帮助。“尤其是现在各领域交叉日益紧密,闭门造车已经不可取了。”因此,戴小勇认真抓住每一次交流学习的机会。

2015年,在攻读大连理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期间,戴小勇获得了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做访问学者的机会。访问期间,习惯午睡的戴小勇发现,同学们午饭后习惯高谈阔论、头脑风暴半个小时,戴小勇果断加入其中。正是这每天短短的半个小时,让戴小勇收获了不少新的思路与知识,为日后他在交叉学科的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6年6月,在参加西安交大面试的同时,戴小勇获得了澳大利亚政府奋进研究基金,得到了到昆士兰大学从事研究工作的机会。正当他犹豫不决时,学校主动鼓励他先到国外学习,并为他保留职位,直到2017年回国正式入职报道。学校鼓励师生国外访学交流的做法让他备受感动,也更坚定了他来西安交大任教的决心。

在交流学习期间,戴小勇的身影出现在各种报告会场,认真听取各个领域学者的研究思路与成果。“会场内面对面思维碰撞产生的火花比起单向查阅文献得来的灵感要生动多了。”戴小勇说,这种国际交流,不仅可以了解到全球前沿,更重要的是能让更多国内优秀的科研成果得到世界关注。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戴小勇发现,在授课过程中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有时反而是自己从来没注意到或是惯性忽略的。因此,他十分乐意与学生交流,大家共同思考,一起进步。对于教学与科研,戴小勇认为,这两个并不矛盾,而是相互促进的工作,在科研中遇到的问题,他会记下来拿到课堂上警醒学生;而与同学们一起探讨的过程,也让他的思维跳脱出了原有的框架,从新的角度看待问题,甚至是提出问题。

未来,戴小勇希望将自己的科研成果更多地落到实处,立足于解决中国现实经济问题,助力寻求中国经济如何实现更高效与高质量的发展。

文字:通讯社 李治宜 刘楠
编辑:星 火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