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人物风采>正文
人物风采

【身边交大人】见义勇为青年袁建:有一分热,便发一分光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19-03-12 07:58 浏览量:

2019年3月5日,正值雷锋纪念日,西安交大团委张彦鹏老师接到了一个电话,65岁的王晓燕阿姨向交大发来了一则特殊的“寻人启事”:她手里只有一则电话号码,只知道这名小伙子是交大的学生,除此之外她一无所知,甚至不知道他的名字。

随后,从王阿姨的讲述中渐渐还原了这件事的原本面貌:2018年10月10日上午九点,在东关南街上,王阿姨一个人去老年大学上课的时候不慎在路边摔倒。因为左脚本就有旧伤,这一次的伤痛便来得格外剧烈。“我当时已经站不起来了,就在地上跪着。”王阿姨回想起这段经历,还带着几分后怕。“当时没有人敢扶我,我也知道这种状况,一直等到这位小伙子过来扶我以后,旁边才有另外一个人一起上来扶我。”

她口中的“小伙子”是交大软件学院硕7104班的袁建同学。袁建回忆说,那一天路上的人不是很多,后来也只剩他一个人陪着王阿姨。他看到王阿姨已经出现了很明显的关节错位,得知王阿姨的家属不在附近时,他主动拨打120并联系王阿姨的家属,一直等到王阿姨被安全送上了救护车才离开。王阿姨说:“我当时听到了救护车的声音,可是因为我们在的地方不是很明显,他担心救护车找不到我们,一路跑着过去给救护车引路。”

王阿姨两条腿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骨折,手术之后在家休养的几个月间,她一直尝试着联系袁建同学,手里唯一的线索就是袁建的学校和留给救护车的联系方式。后经多方打探,通过校团委和网信中心终于找到了袁建同学。

2006年轰动社会的“彭宇案”发生之后,年轻人和老人的身上都被社会舆论烙上了深深的印痕,原本传统美德观念支配下不假思索的事,现在却成了莎士比亚笔下的终极选择题:扶?还是不扶?

袁建和王阿姨给出了答案。

“我当时也没有犹豫,像这种突发情况,本能上,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上去帮助她。”袁建说。

这种第一反应,源于善良和责任,在遇到了选择的时候,他遵从了自己的本能,将善良与温暖传递了出去。

“大学生应该思考自己可以为这个社会做些什么。例如这些小事情,大学生应该带个头。担起这种社会责任。更何况我还是一名党员。”袁建说,或许是有一些人利用了人们的爱心,也有一些社会新闻将负面影响放大。但事实上,生活中热心人很多,大多数人遇到这样的事情都会选择去伸出援手,他们往往认为这是举手之劳,因此没有去宣扬。

王阿姨在感谢信中写道:“我是幸运的,遇到了这么好的青年!感谢他乐于助人、见义勇为的精神,也感谢你们交大培养出来这么优秀的学生!言语已经难以表达我的感激之情。希望我们的社会风气越来越好,涌现出更多像袁建这样的年轻人!”

袁建的同学孙睿说:“得知这件事情我们都不意外,因为他平日里就是一个热心的人,待人真诚,我们也都为他感到骄傲。”

每年3月5日是雷锋纪念日,这个设立之初为了宣扬雷锋精神的日子,近年来不断有人提出疑问,雷锋纪念日是否失去了应有的作用?纪念日是一种形式,但生活中,并非是因为有纪念日,才应该去践行雷锋精神,而是应该把这种理念融入日常生活,说话让人温暖,做事让人感动。张彦鹏说:“这是一种社会责任感,是对‘四个主义’的践行,值得交大同学去学习,社会也需要更多这样的人。”

当人们心存善意,无论何时何地,他们都可以成为那个“雷锋”,这是一种责任,一份担当,一种坚守。鲁迅先生在《热风集》中写道:“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阴影的出现是因为光芒存在,当你选择帮助,就有更多的人和你一起选择伸出援手;当你选择坚守善良,就会有更多的人和你一起相信善良、传递温暖。

文字:团委 挑战网 李姝慧 匡文昕
编辑:朱萍萍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