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人物风采>正文
人物风采

【医学梦 恩师情】精益求精 德艺双馨

——记一附院王茂德教授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17-09-09 22:09 浏览量:

王茂德老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在医疗、教学、科研的第一线,他已经辛勤工作了近30年。他临床经验丰富,专业理论坚实,医德医风高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成绩斐然,科研工作突出,管理思路创新。他多次获得省(部)级、市级、校级和院级多项奖励和荣誉,是我们心目中的一位好老师。

追求卓越,精于术业

王茂德出生于陕西省合阳县,1980年尚不到17岁的他便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华西医科大学医疗系,圆了他的医学梦。在华西医科大学学习的5年间,他全身心地投入了医学理论知识学习和临床生产实习上,像一块海绵一样汲取着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毕业后,他以优异的综合成绩留在了华西医院工作,并在那里师从神经外科学著名的高力达教授,继续完成了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并取得了硕士和博士学位。研究生毕业后,他相应国家号召,回到古城西安工作。参加工作近30年来,他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从事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先后经过了住院医师、主治医师的严格训练,并晋升为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2003年,他东渡日本,赴日本医科大学访问研究。由于他的勤奋好学及长期的临床实践,在神经外科胶质瘤浸润机制的研究、脑血管病的诊段和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获陕西省科技进步奖2项,陕西省教委科技进步奖2项,作为项目主持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卫生部临床重点项目课题1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13115项目1项,省科委攻关课题1项。

王茂德教授医术精湛,他手术过的患者术后反应轻微,治疗效果显著,患者们对他的医术赞不绝口,各种致谢的锦旗、匾额挂满了病区。大家口口相传,专程点名找他手术的人络绎不绝,而他对此则好不推辞,尽力满足患者的愿望。

不知有多少个这样的日子:每天早晨,王茂德教授总是提前上班,认真查看每个危重患者,耐心与家属解释病情,组织和参加抢救患者。虽然他身兼数职,经常参加省、市医学会、院各种会议,并主持教学等工作,日程总是安排得满满的,但他对每个危重患者的病情都了如指掌,及时做出正确的诊断和处理,带领神经外科医护人员使危重患者一个个转危为安。

只要出现重大医疗事件,他总是在第一线。汶川地震时、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发生时,他主动请缨,协调奔赴灾区第一线的医疗援助事宜。他们日夜守候在伤员身边,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经及时手术抢救,危重伤员转危为安。

心系患者,医德高尚

还记得2012年4月,王茂德教授在门诊收治了一个特殊的患者——Madiha Khalid。Madiha是我校巴基斯坦籍留学生,她因头痛和视力减退于我院就诊,几经辗转,来到了王茂德教授的诊室。王茂德教授发现,患者的症状提示病变在颅内,于是便将她收住院治疗。入院后,经过详细的检查,大家都惊呆了,Madiha颅内长了一个拳头大小的病变,这就是Madiha长时间以来头痛和视力减退的罪魁祸首。要解除Madiha的痛苦,治疗方法只有手术。

王茂德教授于是召集科里的专家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制定了详细的手术计划,准备择期手术。工作之余,王茂德教授亲自与Madiha及其亲友谈明病情,使其能够配合治疗。身在异国他乡的女儿得了重病,Madiha的父母异常焦急。王茂德教授主动联系了Madiha的父母,向他们介绍了患者的情况,使他们在一时无法取得赴中国签证的情况下,及时了解女儿的病情动态变化,宽慰了他们焦急的心情。另一方面,王茂德教授还积极与学校相关部门协调,协助Madiha父母的签证申请,以及Madiha治疗费用的支付。

然而,计划总是没有变化快。入院后不久的一天夜里,Madiha病情突变,陷入昏迷,怎么也叫不醒,根据临床情况判断,患者很有可能是突然发生了脑疝。王茂德教授得知情况后,立即放下碗筷,立即赶到病房,组织指挥抢救。经过一系列抢救,Madiha逐渐苏醒过来,但临床经验告诉她,Madiha需要立即接受急诊手术,不然还会发生更糟的结果。于是,一场惊心动魄的与死神赛跑的手术开始了。术前谈话、术前备血、手术区备皮等一系列准备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当天王茂德教授并不值班,但是,为了确保手术万无一失,他决定亲自施行这台手术。于是,Madiha被推进了手术室……手术台上,当巨大的病变被王茂德教授从Madiha的颅腔中切除出来的时候,当看到正常的脑组织又恢复了搏动的时候,手术室里的每个人都会心的笑了。等到手术结束时,已经是第二天清晨6点半了。看着他布满血丝的双眼,大家都肃然起敬。术后Madiha的父母才赶来,得知是王茂德教授亲自主刀救了女儿一命,他们激动得直说“Thank you!”。

不得不说的是,那天夜里急诊手术后,第二天上午还是王茂德教授每周的门诊时间。科里的同志考虑到他工作了一晚上,本想安排别人替他去上门诊,让他好好休息一下,也被他拒绝了。他说:“许多病人大老远地来一趟不容易,我要不去了,人家见不到我,下次又得再跑一趟,耽误时间不说,关键是还拖延了病情。”

孜孜不倦,开拓创新

2008年3月,咸阳北上召村32岁的董军阳慕名来到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他这次来的目的就是通过王茂德教授,补好自己的头。董军阳原是村上有名的帅小伙子,和妻子结婚后,也有了一双活泼可爱的子女。可是一年多前一场突如其来的事故导致董军阳受到严重创伤,在当地急诊手术后,为了挽救生命,他头上的三块颅骨被去除了。术后逐渐苏醒的董军阳,看着自己前额的两块凹陷和后枕部的一块巨大凹陷,常常恐惧的说不出话来,不能参加重体力劳动,年幼的子女也因为害怕而渐渐疏远他,他整个人也变得抑郁、焦躁,甚至想到了自杀。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知王茂德教授在这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于是慕名前来。

经过王茂德教授的检查,董军阳头上的颅骨缺损主要位于两侧额部和后枕部,范围自7 cm×8 cm至10 cm×10 cm不等,凹陷深度最深达5 cm。像这样同时3块颅骨缺损的病人,还真是少见。王茂德教授与治疗小组分析后认为,可以给董军阳一次修复三块颅骨缺损。然而,这在当时是比较难的。但是,他的一项新发明和新技术,可以保证一次手术修复三块颅骨,这便是——三维颅骨成型修复技术。

之前的几年间,王茂德教授在工作之余,带领科室医生,成立了自己的课题研究小组,研究术前计算机辅助三维成型颅骨修补技术。利用计算机和数控机床,将原来术中手工敲打钢板的方式,转变为术前机械精确的钛板塑形方式,缩短手术时间,减轻病人痛苦。他找到在医用钛合金材料方面有研究的企业,共同开发研究。从此,法定的休息日就成了他们做实验、搞研究的工作日。经过产品试制和动物实验,终于实现了较好的效果,并通过了国家的审批。这项技术大大缩短了患者的手术时间,将手术时间从原来的1个小时,缩短到不足20分钟,降低了患者的手术风险,术后患者的颅骨重建外形自然对称,患者生理康复和心理恢复均达到极高的要求。

术后的董军阳看着王茂德教授为他精心修复的头颅,激动得说不出话来,老父亲也是感动的满脸泪水。王茂德教授还几次驱车到董军阳的家中术后随访,了解董军阳的康复情况,并嘘寒问暖,看看他们一家在生活上有没有什么困难。董军阳觉得,是王茂德教授给了他重新生活的勇气,他这一辈子都忘不了这个恩人。淳朴的农民一时间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心情,端上一碗碗臊子面,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此事经中央电视台《走近科学》栏目报道后,反响强烈,不少病人更是蜂拥而至。

言传身教,诲人不倦

王茂德教授从教20余年来,指导本科实习生不计其数,培养硕士研究生30余名,博士研究生10余名。他将医德教育渗透在临床诊疗带教的各个环节,在门诊,他总是耐心地倾听完病人的诉求;在病房,对于学生犯的错误也毫不留情,坚决指出并帮助改正;在手术台上,手术能做小的,他就不做大,能用新技术改善病人预后的,他都积极采用。他总说:“一个医生除了技艺高超,必须要有高尚的医德,要把病人放在首要地位。”

作为王老师的学生,我们对他都是赞不绝口。2008年汶川地震,大半个中国都地动山摇,他在第一时间打电话给家离震中不远的研究生汪鑫,询问家其中的情况,有没有需要帮忙的。汪鑫毕业后已工作多年,每当他至今再谈到这件事情时,还记忆犹新,“王老师对学生太了解了,太关心了!”对于赴国外研究访学的学生,王茂德教授也经常嘘寒问暖,当年作为博士研究生的我们,体会就最为深刻。每当他们给王老师发去电子邮件,汇报学习生活时,总是在第一时间接收到王老师热情洋溢的回信。他们说:“王老师回信总是很快,每次收到回信,心中总是暖暖的。”王茂德教授说:“学生们孤身一人在外,异国他乡的,除了生活,还要完成研究任务,很不容易。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除了本国研究生,王茂德教授还积极培养外国留学生研究生。巴基斯坦籍博士研究生Farhan Fateh Jang是王茂德教授的第一个留学生研究生,现在已在浙江大学工作。Farhan在提到导师时说,“王老师给他的最大印象就是非常严谨,对手术精益求精,在解除病人疾病的时候,还注意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他常说,要合理选择检查方法,比如MRI,能用平扫解决的,就不用增强的”。尼泊尔籍硕士研究生Resha Shrestha已学成归国,她说:“王老师对病人总是很耐心,很多次都看到他晚上来病房和病人沟通病情。”王茂德教授对待患者认真负责的点点滴滴,他的言传身教渗透进每个学生的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这些未来的医生。

注重管理,身先士卒

王茂德教授不仅是一名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好医生,他同时还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领导。在医院里,他不仅要做好医生、教授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还要承担起医院副院长的管理任务。他用饱满的精神、超常的才能和兢兢业业的态度感动着一个又一个医务工作者,带领着大家向共同的目标奋斗。

在“医院管理年”、“全国三级甲等医院复审”、“全国优质医院评选”工作中,时任科主任的他从本科的管理做起:建立完善科室质控制度,提高医疗质量;坚持神经外科全科术前讨论制度,保证患者医疗安全;积极开展新技术,新引进128导视频脑电图开展癫痫外科治疗,引进Leksell脑立体定向系统开展功能神经外科立体定向治疗,引进数字化神经内窥镜系统开展内镜神经外科技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科室医疗管理的加强,进一步提高了为病人服务的能力,得到了病人的好评。

任职医院副院长后,他对医疗组的管理也没有丝毫放松。虽然医院行政工作繁忙,但他总会利用其它时间查房,中午吃饭时间、下午下班以后、甚至夜里他只要有时间,都会来病房查看病人,这也感动了不少低年资医生和患者家属。他的门诊总是病人络绎不绝,但他从没有因为工作繁忙而随意停掉门诊。王老师经常对和他在门诊学习的研究生说,很多病人大老远来我们这里真的很不容易,我们要尽己所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手术日里,他总是兢兢业业,认真完成每例手术,创造每例精品。

逢年过节,他总是要到病房转转,对节假日坚守工作岗位的一线医护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祝贺和慰问,勉励大家认真工作,精心照顾病患。工作之余,王茂德教授还带领科室同志利用双休日,赴基层多次组织专家义诊,为病人讲课,普及健康保健知识。并积极与基层医院开展技术协作,将高超的医疗技术和优秀的医德医风贯彻和体现在实际行动中,密切了医患关系,树立了医者风尚。在他的表率作用下,人人上进个个争先,神经外科成为一个特别能战斗的团队,圆满完成各项医疗指标。

“健康所系、生命相托”,医生是一个崇高的职业。这就是那位医术精湛、平易近人、德艺双馨的王茂德教授。他在平凡的岗位上,演绎着不平凡的精彩,把发扬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的“白求恩”精神做为立业之本,体现在工作的点点滴滴中,是我们所有学生和医生学习的榜样!

文字:一附院神经外科 祁 磊
编辑:力 行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