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下午,新新论坛第三十五讲在西安交大兴庆校区主楼B105室举行。中国传媒大学政治传播研究所所长荆学民教授以“中国政治传播一路走来”为题开讲。
荆学民教授从中国处于“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时代”的现实背景切入,进一步将命题范围缩小至政治传播,将问题聚焦于 “新时代”究竟“新”在哪里。他指出,政治传播具有不确定性、不靠谱性和主轴搅动性,对外传播的主体形态是国际传播,“全球传播”取代不了国际传播。国际传播的特点是民族国家,而民族国家是世界上整个政治格局的最小单元,国家本身就是个政治范畴,其衡量问题都以国家利益至上为前提。即使在以经济合作为基础的“一带一路”倡议也包含着政治边界。
荆学民教授提出了三种“政治传播的基本形态及运行模式”:其一是以政治宣传为核心的政治传播。传受关系是由政治传播主体——党、国家和政府单向进行意志推进,它的特点是所有的政治宣传活动均基于此前确定的某种政治理想,按照理想去推展、去宣传、去扩散、去政治社会化、去教育自己的民众。它的政治理想不单纯是对现实发生的某种政治现象进行传播;其二是以政治沟通为核心的政治传播。其注重了受者的感受,传受关系是双向、平等的,不是单向的意志推展,而是双向的互动,同时还兼有政治宣传和政治营销属性;其三是以政治营销为核心的政治传播。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式,从受众需要的角度出发,在竞争性政治体制的基础上进行传播,不同的政党竞争政权,宣扬自己的主张来获取选票,候选人通过大量的营销,把政治传播化作一种品牌层面、形象层面、广告层面的营销来赢得大选。
他还总结了政治传播的“五大困惑”,即:政治话语立场困境、内容困境、形态困境、沉淀困境和传播渠道困境,以及政治话语的“五不现象”,即:不对称、不同频、不共振、不衔接和不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