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人才培养>思源讲堂>正文
思源讲堂

“学而”讲坛:楹联的欣赏与创作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18-10-18 11:27 浏览量:

10月17日晚7点,西安交大“学而讲坛”系列讲座第498讲在主D304举行。楹联家、诗人徐熙彦先生以两幅对联引出了本次讲座的主题——“楹联的欣赏与创作”。

讲楹联的概念时,徐熙彦先生以曾国藩和梁启超的故事为引子。他称楹联为曾国藩的“门面”和梁启超的“玩意儿”。曾国藩善于写挽联,一幅“曾国藩挽乳母联”成为挽联中的绝唱。梁启超曾经在病中翻阅宋词,取其中词句联了上百幅的楹联,并称之为“痛苦中的小玩意儿”。徐熙彦先生通过讲这些故事,向听众传达了楹联的群众性、实用性和鉴赏性的特点。

楹联有两个基本特征——对仗和音律。为展示楹联的对仗美,徐熙彦先生朗诵了徐髯翁的“天下第一长联”。他表示,长联美在对仗、有秩序,它像大型宫殿群,像天安门前的阅兵式。徐熙彦先生将楹联的创作原则总结为为“五对一联三禁忌”。“五对一联”即字句对等,词性对品,结构对应,节律对拍,平仄对立,语义关联。“三禁忌”分别为合掌、不规则重字和三平尾。

关于楹联创作时该用古时的平水韵还是当下的新声的问题,徐熙彦先生答疑道:“双规并行,但不能古今混用。”关于楹联长短的问题,他强调:“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但我提倡写短联,因为楹联本就脱胎于五七言诗歌,短小凝练、灵活自由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方向。”

徐熙彦先生表示,楹联的创作意义重大,它是提升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春联要为天地立心,挽联要为生民立命,名胜联要为民族记忆画龙点睛,赠勉联要让国学精神深入浅出。

本次讲座由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西安交通大学教务处、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联合举办。

徐熙彦,《道德经》研究学者、楹联家、诗人。中国楹联家学会会员,“陕慈联”国学委员会讲座部副主管,西安市楹联学会秘书长兼学术评审委员会主任,《长安联苑》编委。2011年、2012年“中国楹联创作奖”获得者,陕西省首届“孙髯翁奖”获得者。百余次在全国楹联诗词大赛中获奖,其中一等奖十余次。有上百幅楹联诗赋作品勒石或木刻于全国风景名胜、牌坊酒肆等。2012年入选西安市百名骨干艺术家人才库。多次担任楹联大赛评委,主持西安古城门春联征集评审。

文字:人文学院 刘雪柯
编辑:腾飞工作室 吴娜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