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建设与学科发展”高峰论坛在西安交通大学召开。复旦发展研究院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李良荣教授就当代新闻传播学教学的转型发表主旨讲话。
中国新闻传播学教学的现状
李良荣教授指出,中国的新闻传播学科以职业教育为取向,以为报纸、广播、电视培养记者、编辑为目标,以“采,写,编,评”技能技巧性课程为主干。其科研面向三大传统媒体,具有封闭性,内卷化的特性。
新闻传媒业新生态
传统媒体无论是在社会影响力还是经济收益方面,近年来都出现了大幅下滑,人才流失严重。随着传播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的传播方式层出不穷,世界已经迈入了泛媒体时代,以新媒体为主干的传播格局已经形成。李良荣教授指出,目前从新闻传播学毕业进入三大传统媒体当记者、编辑的毕业生不超过5%,多数进入了政府机关以及大中型事业单位从事与新闻传播相关的工作。“改行不改业”的现象屡见不鲜,新闻传播学为报纸、广播、电视培养记者、编辑的目标已不复存在。
新闻传播学的变奏:从小新闻走向大传播
在改革开放的前20年,新闻学研究阵势雄壮,传播学研究相对弱小。新世纪以来,传播学研究野蛮生长,新闻学研究逐渐萎缩。新媒体的出现,将公众所拥有的“传播权利”转化为“传播权力”,面向社会的信息传播也从“专业”变为“泛社会化”,传播已然成为全社会的需求。
重建新闻传播学学科体系:以公共传播为核心概念
媒介与社会结构紧密交织,媒介系统熔铸于整个社会之中。新闻传播学新的学科体系应以“公共传播”为核心概念,以社会交往、沟通、传播为基本范畴。李良荣教授称,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从事公共传播、文理兼容的复合型人才,是新时代背景下新闻传播学科的培养目标。在技术方面,强调传统新闻操作技能培养的基础上,还需掌握新的媒介技术,如数据挖掘、数据可视化、视频直播技术、VR技术等。在思想方面,着力于培养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洞察力、思辨力,提高对信息的判断、分析以及解读能力,保持思想的独立性并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在表达方面,重点提高新闻传播专业学生的文学、口头以及各种可视化表达能力。三个层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最后,李良荣教授称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传播表达,应满足如下五个要求。第一,主题应为真实、有价值且具独创性的问题,要求具备独到、敏锐的眼光。第二,指标的设置应完整而清晰。要求既要懂社会学、政治学,也要有调查技术。第三,大数据挖掘和数据清理。机器学习要求技术,但人工编码即要懂技术,更要有学识及组织能力。第四,数据分析。在各数据之间建立逻辑联系,深厚的学术功底必不可少,否则数据将成为一盘散沙。第五,表达不仅仅是文字功夫,更要有政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