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人才培养>思源讲堂>正文
思源讲堂

“学而”讲坛:宪法变迁与依宪治国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15-12-07 17:32 浏览量:

12月5日晚,“学而”讲坛教授系列讲座在主楼A203进行了第361讲。趁第二届国家宪法日之机,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丁卫以“宪法变迁与依宪治国”为题,为交大师生带来了一场宪法知识讲座。

讲座开始,丁卫教授提到,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但目前大家对宪法的认识处在一个尴尬的地位,随着宪法日的到来,网上不无一些对宪法认识的调侃,这样的窘境一直存在。

丁卫教授的讲座主要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我国宪法变迁的一个梳理。丁教授讲到,1949年建国的《共同纲领》,相当于一部正规宪法的序言和总纲,是一部临时宪法,1954我国正式颁布了第一部宪法,这是一部经过全民讨论并被认为是深得民心的宪法,可是,认真对待不过两年就被弃之不用,乃至最终被撕毁。1975年,“文革”期间我国颁布了第二部宪法,这部宪法更像是政治宣言性质的文件,而不像一部宪法,几乎没来得及实施,就随着“四人帮”的倒台而放进了档案馆。1978年我国又颁布了具有过度性质的第三部宪法,它否认“四人帮”,但不否认文革极左思想,仍存严重缺陷。我们今天的宪法主要继承于1982年颁布的第四部宪法,这部宪法经过了四次修订,随着社会经济的深刻变革也进行了相应地改动,修订的重点大都是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丁卫教授总结道,新中国的宪法经历了从“斗争型”宪法向“建设型”宪法,从“革命性”宪法向“改革性”宪法转变。但我国的宪法一直存在着有实效的宪法不多、修宪的政治导向过浓、宪法缺乏直接效力、修宪的程序化程度较低等问题。

之后,丁卫教授讲到了以宪治国的问题。2014年10月23日,党的18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以宪治国的思维被置于国家高度。同时,明确提出将每年的十二月四日定为国家宪法日。丁卫教授认为,依宪治国、宪法思维的养成在法治建设中尤其重要。然而,在当前,不仅普通民众,甚至许多法学家也缺乏宪法思维。丁教授讲到,多年前浙江医科大学做出规定,凡第一志愿报考该校临床医学专业并且分数过线的考生,倘有吸烟嗜好,将不予录取。不少法学家对此迟钝,没有意识到该规定涉嫌侵犯公民(考生)“受教育”的基本权利——这是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之一,跟着叫好。最后,丁卫教授提到了“宪政”问题。他说,“宪政”是一套西方知识话语,是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法律形态,其实质是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我们不应陷入西方“宪政”迷思,须从理论上驱散貌似客观公正的知识迷雾,坚持中国道路,坚持依宪治国,要“依宪治国”,但不要“宪政”,这是两个概念。

本次讲座由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西安交通大学教务处、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联合主办,由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团工委、研究生会以及法律爱好者协会协办。

丁卫,法学博士,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曾任西安市临潼区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吉林大学法学院博士后。香港城市大学法律学院研究员。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东亚研究所,访问学者。学术兼职:陕西省法学会立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陕西省法学会建筑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西北政法大学禁毒法律与政策研究所,研究员,《乡村中国评论》(Rural China Review)执行主编。研究领域:法理学(Jurisprudence)、 法律社会学(Law and Society)、政治社会学(Political Sociology)、法律实证与治理研究(Empirical Research of Law and Governance)、社会科学与知识生产研究(Social Sciences and Knowledge Production)。出版《秦窑法庭:基层司法的实践逻辑》、《复杂社会的简约治理:关中毛王村调查》等专著。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青年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和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文字:人文学院 李亚楠
编辑:力 行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今日交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