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人才培养>思源讲堂>正文
思源讲堂

“学而”讲坛:当代哲学发展的世界图景与中国哲学研究的范式转换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14-12-25 14:18 浏览量:

12月21号晚,“学而”讲坛第311讲在主楼A204开讲。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哲学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谢地坤以通俗易懂的方式,高度概括世界哲学的基本格局和中国哲学的现状,展现了哲学接地气的一面。此次活动由人文学院、教务处、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主办。

谢地坤教授从“哲学在各个时期不同的发展”“多元是当代哲学的主要方面”“中国哲学的范式转变”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谢教授讲到,中国真正的哲学史只有100年的历史,而西方的哲学史有两千多年,同时西方国家的哲学都不一样,可以说德国的古典哲学是近代哲学发展的里程碑。谢教授尤其强调哲学发展不能忽视科学技术的影响,当前全球几十亿人参与的网络世界、智能系统随时都在吐纳着大数据。科学技术寻求哲学的支撑,哲学也只有在与科学技术的同行中才能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当新技术向我们走来的时候,就给哲学进步带来了新源泉和动力。面对大数据时代,哲学应当作出回应,在回应中创新哲学。

谢教授指出,哲学发展要传统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现代哲学家更加重视科学技术对哲学的影响。例如,把芯片植入人们的大脑,可以实时观察和研究人的思维活动。重视现实、科学技术,造成交叉学科。

王国维说:“西方哲学可信的,不可亲;可亲的,不可信。”而近代我国的哲学集大成者金岳霖先生、冯友兰先生试图把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谢教授说:“我希望可以创一本杂志《哲学简史》每年出版一期,包括这一年哲学领域的十篇文章,然后翻译成英文和德文,这样真正的沟通、交流起来。”他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一个人照镜子知道自己哪里不好,出门可以更自信,一个民族经常照镜子,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更有民族气。

讲座联系中外哲学家、哲学思想的事例,提纲挈领的指出世界哲学的基本格局和中国哲学的现状,同时阐述哲学在不同阶段的发展争议,指出英,法、美、大陆哲学分别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全球化趋势的背景下,中国哲学应承担人类文化发展的责任。

哲学所研究的问题是人类面临的普遍性问题,在多元化的趋势下,我们要承认差异和科学技术的推动力,做到理论和现实的结合。在大数据时代,各种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需要哲学注入内涵,我们需要对思想和理性进行批判,对当代重大问题进行哲学思考,哲学不再过于宏大,而要接地气,研究社会问题,政治问题,要将普遍性与特殊性、时代性与永恒性结合。

谢地坤,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哲学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理事长兼法人代表,北京市哲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翻译学会理事,国际哲学联合会(FISP)指导委员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近现代欧洲大陆哲学,尤其是德国哲学。主要科研成果有:《费希特的宗教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走向精神科学之路》(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西方哲学史》第六卷(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西方哲学史》第七卷(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译著《理性的毁灭》、《雅斯贝尔斯》、《论道德的谱系》、《费希特著作选集》第二卷、第三卷、《哈贝马斯讲演集》、《自然法权基础》等。

文字:人文学院 翟琦
编辑:星 火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