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学而”讲坛—教授系列讲座在主楼A204举办,西安外国语大学聂军教授带来了题为“德意志文学中的人性主题”的精彩讲座。
德意志文学素来以深刻的哲理性、厚重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形式的不断创新著称于世界文坛。多年来,不少德语国家的作家及其作品被译介到中国,产生了广泛影响。面对一种陌生的文学、文化,在座的同学们都充满着极大的兴趣,而聂军教授也以声情并茂的方式给同学们进行深入的介绍分析,为大家带来一场文学盛宴。
聂教授从古希腊自然人性美的特点、日耳曼文化精神、中世纪神本主义背景下的人性演绎、德国古典主义的人文理想、现代人的生活困惑和信仰缺乏五个方面出发,对德意志文学中的人性主题进行剖析,旨在从人性主题的角度探讨德国文学的基本特征。
“神也有人的感情、欲望,神只是一种理想化的人”,聂教授以古希腊文学中的神话故事为例深入浅出地解释了什么是人性美以及人性美的特点,又从《希尔布兰德之歌》与《尼伯龙根之歌》两部英雄史诗说起,展示了日耳曼民族绝对忠诚与服从、高度的组织纪律性、不屈服的战斗意志、不断深刻反思反省的文化精神与民族特质。进而说明德国人文主义思想的形成、德意志民族精神和信仰的建构过程在文学中的反映。例如歌德的“愿人类高贵、友爱而善良”,席勒的“拥抱吧,千万生民,人人都彼此结为兄弟”,这正是德国古典主义的人文理想,然而在反映现代人的生活困惑时,德意志文学的扭曲、怪异、悖谬、荒诞则成为常见的表现手法。
在听完聂教授的讲座后,现场同学积极提问,聂教授进行了细心的讲解。在问到为何德意志文学崇尚人性和善意,却又发起了两次残酷世界大战及屠杀600万犹太人时,聂教授从德意志文学作品讲起,解释道很多作品中其实已经预料到会有巨大灾难发生,然而无法阻止德意志民族整体陷入迷狂,从现实中说,这也是历史逻辑发展的必然。聂教授还应同学要求,推荐了很多优美的乐曲,使整个讲座充满了文学和艺术的氛围。
德意志文学具有其鲜明的时代性和地域性,但是任何一种文学都具有普世性,有价值的文学在任何时候都能发挥其影响力,我们应该以包容的姿态,抛去种族文化、地域、时代的限制,去挖掘可以为我们所用的文化精神,以此来建设我们的精神家园。
聂军,西安外国语大学教授,硕士、博士生导师,陕西省 “三五”人才;现任陕西省外国文学学会会长、中国德语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1984年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学院德语语言文学专业, 1990、1996年分别获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文学硕士、博士学位;多年来从事德语文学研究与教学工作,出版学术著作、文学译著若干,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多篇刊于国内权威和知名刊物并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曾参与《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分册德语文学词条的修订和编撰,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方美学史》(2008)并主持子项目“19世纪德意志浪漫主义美学”;多次被评为西安外国语大学年度优秀科研工作者;荣获陕西省第七、八、九、十、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5、2013年度陕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