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晚,“学而”讲坛教授系列讲座在主楼A203进行了第379讲。在第16个世界知识产权日(4月26日)即将来临之际,西安交大法学院教授、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马治国以“高等学校与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为题,进行了一场关于知识产权的知识讲座。
讲座开始前,马治国教授说:“欢迎大家来到法学院、电信学院、电气学院携手校园文化知名品牌‘学而’讲坛重磅推出的‘高校与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专题讲座。‘学而’讲坛,品牌,就是知识产权。”
2016年4月21日,国家知识产权局最新发布了2015年中国知识产权现状白皮书,去年我国专利授权35.9万件,居世界第二。据此,马教授说:“我国已经是知识产权大国,很早以前这就是事实。但是我们并不是知识产权强国,专利、著作等知识创造的质量并不高,这也是事实。”
马教授讲到,目前公布的知识产权侵犯案例中,高校并不多见。然而,这并不代表高校是知识产权保护下的净土,恰恰相反,高校是知识产权侵犯的重灾区。“主要还是大家的知识产权意识还不高,具体有两种发展情况。其一,被侵权了不一定知道,知道了不一定维权,维权了不一定成功,不论成功与失败都羞于公开。其二,侵权了不一定知道,知道了会说不是故意的,故意的会说不懂,懂的会利用校友资源抵赖或消极抵抗,要么侥幸逃过制裁,要么酿成大祸成名。总之,经验没有总结,教训没有吸取,错误继续重复。”
高校和知识产权具有哪些关系呢?去年,中国高校对知识产权的贡献率占到了15%以上,马治国教授介绍说,这已经是比较高的比例了。他将两者之间的关系分析为三点:一、高校是知识产权的创造主体;二、知名高校是知识产权的主要创造者;三、创“双一流”高校是知识产权的核心制造者。马治国教授开玩笑说:“什么是知名高校呢?大家记住三所就行啦:北大、清华、西安交大……”
马治国教授继续讲,大学生面临到的知识产权侵权现象无处不在。首先,校园之中抄袭现象严重,各大高校从学生到老师甚至到校长级别,都曝出了抄袭案例,有学生抄学生的案例,有学生抄老师的案例,更奇怪的是竟然出现了老师抄学生的个别案例。其次,网络侵权现象较为普遍,马教授以微信自媒体为例,不无感叹:“现在谁人不侵权,现在谁权不被侵。”
讲到维权,马教授特别强调了专利的申请。他建议说,专利的申请只要占到知识发明的40%就可以了。虽然申请专利对知识产权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专利的申请就意味着知识发明的公开,反而对侵权造成了便利。另外,有些人打法律的擦边球,他们的行为介于违反与合法之间,难以界定,造成了维权的难度。马教授同时强调,有些侵权也没必要追究,维权也要做到适度。马教授还讲到了商业活动中,部分商家遭到侵权并不投诉,而是趁此扩展市场,实现了发展。“知识产权不被侵犯,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知识的价值不高。”他说。
马教授提出,高校最容易产生知识产权纠纷的是著作权。对此,他总结了三点:一、抄袭的现象有时候难以界定;二、论文的重复率过高其实并不能说明是否创新,据此检测论文的合格具有不合理的地方;三、一稿多投不是什么不对的事情,前提是出版方不反对,关键是防止一稿多发。
除理论研究外,马治国教授还担任律师、仲裁员、知识产权司法鉴定人,具有丰富的维权经验。讲座中,马教授通过自己经手的诸多案例分析,形象生动地进行了讲座内容的传播。
本次讲座由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西安交通大学教务处、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联合举办。
马治国,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教授,陕西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律师、仲裁员、知识产权司法鉴定人。现任6个国家级学会理事,其中担任中国科学技术法学会副会长,世界中医学联合会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任陕西省决策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以及陕西省委政法委、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陕西省人民检察院、陕西省公安厅、陕西省科技厅、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西安市检察院等12个党政与司法机构咨询专家与监督员职务。是国务院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首批“国家知识产权专家库入选专家”和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研究”子课题骨干专家。获“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制定重要贡献奖”、“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名家”、首届“中国科学技术法学突出成就奖”及陕西省首届“陕西省社科界优秀科普名家”、陕西省优秀律师、优秀法学工作者、优秀司法鉴定人等称号。主持国家级课题7项,省部级课题15项,横向课题16项;出版著作10部,发表论文160多篇。获奖35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