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人才培养>思源讲堂>正文
思源讲堂

创源论坛:分子磁体——新一代的磁性材料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11-11-07 09:15 浏览量:

从当年的“大哥大”到现在的iphone,手机正朝着微型化的方向发展;存储容量从以前的G到现在的T,硬盘朝着小型化和高容量化方向迈进,是什么改变着这一切,未来又是什么能够继续推动这一切?

11月3日晚,西安交通大学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应用化学研究中心分子磁性实验室主任郑彦臻在主楼B-204围绕分子磁体的最新研究动态和自己研究中的一些心得,与大家探讨分子磁体的奥秘。

单分子磁体由于具有大的自旋基态和单轴各项异性的特点,会产生慢弛豫现象。为加深同学们的理解,郑主任以最早发现的单分子磁体——十二核醋酸锰为例,解释产生弛豫现象的机理及表现。他说,尽管用铁代替锰可以增强磁体的稳定性,但仍需要很低的温度,即液化氦的温度(约4.2K)。最新的研究成果通过稀土金属将这个温度提高到40~50K,接近液氮的温度,但离实际应用还是太远,。郑主任告诉大家,科学就是这样,有时研究结果事与愿违,但这其实就是研究的价值所在,应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去,不要轻易放弃。

谈到分子磁体在制冷、量子计算机方面的应用,郑主任向大家介绍了几个有代表性的假想的分子器件模型,这些模型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不能满足现代人类的需要。郑主任告诫大家,科学是没有确定答案的,利用不同的方法、途径建立的各种模型,都不是标准答案,我们需要充分依靠自己的发散性思维,不断发现、细心体察。

郑主任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研究心得:兴趣是研究的源动力,但兴趣是需要培养的。他还向同学们简单介绍了自己的分子磁性实验室,并欢迎同学们报名参加实验室。

 

附:

郑彦臻博士2007年毕业于中山大学无机化学专业,师从超分子化学与晶体学专家陈小明院士。之后,郑博士先后得到了德国洪堡奖学金及欧盟居里夫人奖学金资助,分别在德国的卡尔斯鲁厄大学、亚琛工业大学及英国的曼彻斯特大学进行博士后深造。在攻读博士学位及四年的海外研究工作中,郑博士在德国《应用化学》,美国《化学会志》,《先进材料》,《化学通讯》等国际一流化学及材料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H指数达到18。郑博士于今年9月份回国,现担任西安交通大学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应用化学研究中心分子磁性实验室主任,腾飞教授。他的研究兴趣涵盖了超分子化学,分子磁学,表面化学与物理,分子自旋电子器件等。



文字:通讯社 黄景
编辑:敏子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