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人才培养>思源讲堂>正文
思源讲堂

伤逝·铭记·重新-----学而讲坛汶川地震五周年祭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13-05-13 23:54 浏览量:

 

2013年5月12日晚,汶川大地震5周年祭的夜晚,学而讲坛主办、文治书院协办的“汶川大地震5周年祭奠”活动如期开启。晚7时许,陕西省著名诗人鹿志峰于主楼A204以《让觉醒的人性升华成中华文化的精神价值》为题,讲述震后余波------汶川诗抄与中华心灵的觉醒,并以诗人之眼品评诗抄。在近2个小时的讲述后,晚9时整,诗人与交大师生携手来到四大发明广场,燃点蜡烛,吟诵诗歌,将祭奠活动推向高潮,在烛光与吟诵声中再次为逝者缅怀,为生者助力。

诗人鹿志峰长期以来保持着冷静的创作态度,他以《守望家园》、《英雄的气息》的冷静思考,为陕西诗坛注入缕缕清新。在长达2个小时的讲述中,首先,诗人谈论如何看待这场“自然灾难”所激发出来的“人性现象”与“精神现象”。其次,诗人谈论了如何理解人们所说的“大灾有大爱”与“多难兴邦”的真正含义。认为灾难激活了一个民族最强烈的情感,那么,灾后更漫长的时间,更需要这种情感从“非常”到“日常”的转化,要将中国人在自然灾难面前所激发出来的人性之善升华到中国人精神价值的层面。最后,诗人回首了现代诗歌在功利主义进攻下的节节败退的不争事实,讲述诗歌不再成为当代文艺主潮的尴尬境遇,随后,他以生动的事例,解读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所引发的那场“全民性诗潮”,认为这是中国文学也在人性灵魂的觉醒间闪烁出久违了的人道主义精神。这让我们看到中国人“人性的觉醒”与“文学的觉悟”,看到中华文化在二十一世纪建立人文主义精神价值的希望。

晚9时整,诗人与广大师生结束讲座,来到四大发明广场,燃点蜡烛,在吟诵中进行缅怀追思,将祭奠活动推向高潮。中文91班陈晨同学以她浓郁的情感开始了这场诵诗活动。随后,文治书院2012级党支部的全体同学们齐诵了《生死不离》,表达他们对逝者的铭记。诗人鹿志峰朗诵了他个人创作的作品,在他呜咽的吟诵中,同学们在烛光畔静静哀思。此外,交大诗人金中老师,诵读了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带领现场同学们回忆了祖国过往沉重历史。在吟诵的最后,本次诵诗的组织者黎荔教授动情地总结:“回望汶川,我们对生命的尊严有了更深领悟;回望汶川,我们对社会理性有了更大信心。展望汶川,我们对民族复兴之梦有了更多期待。”纪念“5•12”,是为了记取天翻地覆的一瞬,记取无数的生离死别,记取在那场灾难中我们失去的与得到的。不谈论、不纪念、不思考,历史的足迹就会轻易地被时间的尘埃所遮蔽。记住,并且向前走——这才是汶川五年的最好祭奠。

在这场5周年的祭奠中,众多同学自发地围绕在烛光畔,静静哀思。文治书院2012级的魏进东同学说:“汶川地震虽然已经距今5年之久,但这种大伤痛却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中。”人文学院2096班靳悦同学表示:“大地震诚然撼动了我们的心灵,但也是这场大灾难改变着那冷淡的心灵,在灾难中,我们才更懂得了生命的价值。”



编辑:袁端姣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