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人才培养>校园生活>正文
校园生活

【青春共家国】西安交通大学青松社、浪潮工作室赴重庆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纪实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21-07-29 17:40 浏览量:

“渝”时代同行,发青年之声。从1921年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走过了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传承红色基因,赘续红色血脉,用青年之声讲好中国故事,西安交通大学青松社、浪潮工作室成员代表赴重庆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溯源——重温伟大西迁精神


国立交通大学渝校旧址纪念碑

“饮水思源”碑

7月16日上午,青松社、浪潮工作室成员赴四川美术学院黄桷坪校区参访,这里坐落着“国立交通大学渝校旧址纪念碑”,1939年国立交通大学搬迁至渝,在此度过了6年的烽火岁月,为救亡图存、振兴民族培育大批国家急需人才,为稳定抗战大后方的高等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交大的校友在渝校办学的旧址上建立一座“饮水思源”碑,碑身铭刻“饮水思源,爱国荣校”八字,寄托交大校友们的感恩情怀。社团成员在纪念碑前合唱校歌,感悟西迁精神,追忆抗战岁月中,交大师生西迁重庆的满腔热情和赤诚之心。

随后,大家一起参观了“百年风华,百花齐放”第8届重庆市美术作品展览,一代代美术大师在党的领导下,用精湛的美术技艺,真挚的情感,创新作品表现形式,用文艺讲出鲜活的红色故事,极具民族气派和史诗气质的美术作品令同学们惊叹不已。

相遇——高校进行座谈交流

高校理论思政类学生社团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为了弘扬红色文化,提高西安交大思政类学生社团的工作能力,更好发挥青年作用,7月16日下午,青松社、浪潮工作室一行赴重庆大学交流学习。“抱着取经的心态来交流,准备了十几个问题,要把重大的长处都学走!”座谈还未开始前,青松社和浪潮工作室成员们就满怀期待,一个个“摩拳擦掌”。

座谈正式开始后,两校社团成员就如何进行社团组织模式、激励机制、日常活动开展等问题深入交流,从社团成员专业构成谈到不同专业对思想理论宣讲的兴趣差异、从社团日常工作安排谈到传帮带模式优势和对理论宣传工作的理解……深入的交流也让两校同学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青松社和浪潮工作室把具有交大特色的穿越手册作为礼物送给重庆大学清朗网络文化工作室同学。

座谈结束后,青松社社长苗鸿易真诚邀请重庆大学来西安和交大游览、交流。回忆起当时交流的场景,青松社成员陈慧文依然心潮澎湃,“重庆大学充分利用优势学科资源,把不同部门、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老师和同学们聚合在一起,形成稳定的团队,做好了人员蓄水池工作,常稳常新的工作量输出让人惊艳,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铸魂——红色景区深度参访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创造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先进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是高校开展思政育人工作可依托的优质资源。红色文化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统一体,红色文化不仅大大丰富了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内容,更为大学生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直观生动的载体。7月17日至19日,社团成员们参观了红岩革命纪念馆、八路军重庆办事处、周公馆、新华日报旧址、渣滓洞等红色景点,缅怀那些在抗战岁月中牺牲的革命烈士。在渣滓洞的默哀室中,大家向革命烈士们献花并默哀一分钟,向他们静静诉说如今的幸福生活。“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依然坚持读书学习进步,建立诗社,举办新年晚会,不屈不挠地进行着抗争。”烈士们积极乐观又誓死不屈的精神深深感染着每一位同学。

参观完渣滓洞后浪潮工作室成员王思媛久久不能回神,“试想一下,当年的渣滓洞监狱是怎样的一种环境:高墙上如蜘蛛网般密布的高压铁丝网、外院岗楼上如临大敌的哨兵和那黑洞洞地对着各个监室的枪口,还有那在放风坝四处游动着的特务看守、不时从审讯室里传来的鞭打声……对于被关押的革命者来说,如果没有钢铁般的坚强革命意志,很难在这样的环境中保持高昂的革命斗志,坚守革命立场。”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新苗班”成员

讲解员是红色景区中发青年之声的重要群体,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讲好党的历史是他们的主动承担的时代责任。在红色景区进行参访的过程中,同学们也对展览馆的讲解员群体们进行了一对一的深度访谈,了解红色景区的讲解方式、讲解中常见的难题以及应对措施,学习讲解员们丰富的讲解经验。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小小讲解员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稚嫩而充满童趣的声音讲述着厚重的重庆和三峡历史。这段历史早已烙印在小小讲解员的心里,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用讲故事的方式向游客娓娓道来重庆在历史中的沉浮。“这不正是新时代青年力量,将所学所思以讲解为出口传递给更多的人,体现了新生代的风采与担当。”和小小讲解员深入交流后青松社成员范静怡感叹道。

通过对各红色教育基地讲解员的交流,大家收获颇丰。社团成员孙文凯谈道:“在青年学生群体中唱响主旋律是有现实需求的,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在聚焦痛点的同时,也挖掘需求痒点,才能更好的使社团工作事半功倍。”作为新时代青年人和交大学子,我们有责任将伟大建党精神和西迁精神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动人心弦的故事讲述给更多人,传播青年声音。也要针对不同群体特点采用多样的宣讲方式,直击需求痒点,让讲述的内容在受众那里走心入心。

文字:青松社 李梦君 林子颖
图片:青松社 孙文凯
编辑:朱凡煜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