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西安交通大学首届“青春微言”学生微宣讲比赛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举行。“青春微言”微宣讲比赛旨在讲好“四史”故事,高举思想的火炬,燎原四海!微言之中有大义,微宣之时融大道,宣讲人一次次小小的的发声,汇聚成交大青年的磅礴之音,展现当代青年学子形象,用行动传递青春奋进力量!
此次比赛由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学工部、研工部和校团委主办,由西安交通大学学生微宣讲团(筑梦社)、电信学部笃信青年宣讲团、南洋书院西迁精神宣讲团承办。党委学工部副部长李新安,电信学部党委副书记史峰,学生微宣讲团指导老师、法医学院党委副书记陈晨,校团委副书记李开贤,宣传部思政主管李宗琦,研工部党建文员白天,马克思主义学院刘源、吴鹏老师,电信学部团工委副书记杨良伟出席活动。
史锋在开场致辞中指出,此次宣讲比赛旨在引导同学们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团结广大青年学子自觉做“四史”的学习者、传播者和践行者。

本次微宣讲比赛吸引了来自创新港校区、兴庆校区和雁塔校区的近百名同学参赛,范围涵盖本硕博全层次、文理工商全学科。经过前期预赛和复赛的激烈角逐,共有13位选手进入本次决赛。决赛选手分为4个组,分别由西迁博物馆史瑞琼老师、马克思主义学院刘源和吴鹏老师、宣传部思政主管李宗琦老师精心指导。
选手们围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英雄”“复兴”“创新”“信念”为题展开宣讲。来自人文学院的硕士研究生王楠峰以家国书信为切入点,从一封封书信中回首新中国岁月蹁迁的脚步,礼赞走在伟大复兴道路上的新中国;来自基础医学院的硕士研究生沈智然从改革开放的“关键词”出发,谈到愿成为祖国建设的一颗螺丝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终生;来自电信学部的本科生李逸飞以《于时代浪潮中,铸漫天星光》为题,重温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以来一代又一代奋不顾身的英雄们的感人事迹。他将英雄比作星光,“星空的壮美绝不在于某一颗星星的闪耀,而在于群星璀璨的辉煌”。
来自基础医学院的罗玉茹,也是决赛阶段唯一一个博士生,以《复兴》为题,带领我们回望了那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年代;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樊志远从笑脸出发,回顾了中国半个多世纪以来走过的风雨兼程;来自电信学部的硕士研究生杨尧尧通过以信仰坚守初心,用行动诠释使命的主题传递给大家信仰的力量;来自公管学院的硕士研究生王婕通过家乡的故事举例,以小见大,向我们讲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生活巨变;来自电信学部的硕士研究生苗鸿易,以在藏支教的亲身见闻,剖析“老西藏精神”与“西迁精神”的内在联系与核心精髓;来自南洋书院的本科生赖维杰,描绘了家乡深圳历经40年风雨,从无名小渔村发展为国际大都市的波澜壮阔。
来自文治书院的本科生王思媛从自身出发,紧贴时代热点,讲述了一家三口感人的抗疫故事;来自宗濂书院的本科生卢怡璇,以“历史终结论”为出发点,解释了中国现代化道路是以实践逻辑为主导、以实际问题为基点、以现实的人的问题为切口而生发和造就的实践探索与理论成果之集合,揭示了“历史终结论”的非理性本质,证明了人类社会发展道路的多样性;来自新闻学院的硕士研究生郑翅分享了穆青的感人事迹,讲述了一代传媒人“勿忘人民”的责任与担当;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李晓婷讲述了“大西迁”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


选手们或激昂高亢、或低沉颂吟:有的赞叹党的正确领导,引领大家回顾党的光辉岁月;有的感叹祖国日新月异,带领大家重温新中国的成长历程;有的致敬人民英雄,讲述动人的伟大故事。他们富有感染力的表现打动了评委和在场的观众,不时博得阵阵掌声。评委从宣讲主题、内容、表达、仪态、技能等五个方面,对各选手进行打分。经过激烈的比拼,王婕获得一等奖,杨尧尧、樊志远获得二等奖,罗玉茹,赖维杰,郑翅获得三等奖,李晓婷,沈智然,王思媛,苗鸿易,李逸飞,王楠峰,卢怡璇。杨尧尧获得最佳人气奖,樊志远获得最佳宣讲稿件奖,王婕获得最佳宣讲风奖和最佳展示幻灯片奖。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刘源高度评价了选手们的表现,并分享了对宣讲的独特见解,他指出,宣讲要突出政治性,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敏感度;宣讲要突出理论性,言之有理,理论功底要扎实;宣讲要突出故事性,用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复杂高深的理论变得通俗易懂。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国家不能没有历史,民族不能没有记忆。习近平总书记曾讲,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出路的民族。西安交通大学学生微宣讲团团长强伟汇报了社团在四史学习中梳理历史脉络、体悟历史精神、培养历史思维、强调历史担当的主动作为。同时借大赛契机,面向全校的老师同学发布、宣传“四史”系列主题海报。

学“四史”鉴往知来,守初心接续奋斗。此次微宣讲比赛,为同学们搭建了展示自己的平台,也引导广大学子增强“四个自信”,深刻认识新时代青年使命,增强使命意识,将小我融入大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