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人才培养>校园生活>正文
校园生活

第五期“走青年知识分子成长的正确道路”

——西安交大少数民族学生政治理论学习骨干专题研修营圆满结束

日期:2017-10-13 08:28 浏览量:

金秋十月,秋风送爽。学工部和大学生党委开展以走青年知识分子成长的正确道路”为题的西安交通大学少数民族学生政治理论学习骨干专题研修营活动,于10月1日圆满完成,共历时两天。活动旨在提高学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进一步巩固党在高校的组织基础,不忘初心,追梦前行,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组织基础。

930日清晨,学校东西两个校区共计34名师生齐聚西安北站,乘坐动车组列车前往革命圣地延安。当天下午,研修营成员出发前往梁家河参观知青故居——梁家河大队。上个世纪,梁家河村还是一个贫穷的陕北小山村,在60年代末,迎来了北京插队的知青。他们斗志昂扬,带着青春特有的激情,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带领和帮助村民摆脱贫困。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陕北小村庄,就是这样一群普通的北京插队知青,在那个艰苦卓绝的岁月,秉承着毛主席“走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这一思想,带领群众克服万难,摆脱贫困。习近平在梁家河的七年磨砺中,由一个懵懂少年走向思想成熟的青年,塑造了其坚毅的品格,身上闪耀的梁家河精神,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当天晚上,参加研修营的34名少数民族师生举行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交流分享会。陕西省“十佳辅导员”、延安大学李生策老师带领延安大学学生代表与我校营员展开交谈,交流学习习总书记在梁家河知青岁月的收获和启示,包括:习总书记身上的红色基因,奠定了思想基础;艰苦的环境锻炼了坚毅的品质;因回北京探亲受到触动而产生转变,下定决心在梁家河干一辈子;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加快了成长的脚步;融入群众,逐渐树立为人民办事的情怀;勇于创造,培养担当的能力;热爱读书,厚植胆略和思维;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正是这些特质让习总书记成为一位有理想有追求,有大情怀,敢担当能吃苦,懂得奉献的陕北好男儿。

陕西省高教工委学工部副部长、新疆内派教师工作站库来西老师在交流会上对新时代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提出了几点希望和建议,希望同学们要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克服困难的勇气,坚定的政治追求,求实创新的精神,心怀人民的情怀以及刻苦求真的学习态度。

101日上午,研修营参观了延安宝塔山,山顶的宝塔是延安的标志,也是革命圣地的象征。营员中的党员同志们在宝塔下的党旗前重温入党誓词,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在国庆节这一天,更加体会到了身为共产党员的责任,从战争年代到和平时期,无数的优秀共产党员都用乐于奉献、勇于牺牲、无比忠诚于党和人民的实际行动解读了自己的入党誓词,展示了共产党员终生恪守入党誓词的人生真谛,这是一种坚定的信仰。

当天下午,研修营成员参观了杨家岭和枣园革命旧址、中共七大的会址和数位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旧居。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中国革命的艰辛历程,也学习到了领导人们苦中却乐观面对革命的精神。

当晚,研修营全体成员乘坐动车返回西安,研修营活动顺利完成。利用国庆假期,每位参训学员认真撰写了心得体会。彭康书院应化41班的维吾尔族同学托合提·艾海提写道,作为少数民族学生,党中央和国家的资助扶持政策下,得到了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来完成大学生涯,用科学知识和理性思维武装头脑,故乡和国家的发展献出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建立美好的生活环境而不懈努力奋斗,少数民族学生不容置疑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宗濂书院电子商务41班刘星宁认为,此次延安之行虽然短暂但影响深刻、受益良多,习总书记作为一名青年知识分子的成长道路启示、激励着自己学习过去的经验,不忘过去的精神,不断弥补自身不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党和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文字:学工部 段继超
编辑:朱萍萍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