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人才培养>校园生活>正文
校园生活

团委召开学生干部座谈会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重要精神

日期:2014-10-27 10:54 浏览量: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10月23日顺利闭幕,校团委组织主要学生组织及社团学生干部观看了会议公报,并召开座谈会,认真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会议由团委副书记王欢主持。

会议开始,与会学生干部通过观看新闻联播,对为期四天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有了更宏观、更全面的认识,对会议的相关细节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同时也在新闻联播中学习了刚刚公布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随后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与会学生干部代表普遍认为,四中全会提出依法治国意义深远,是实现国富民强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选择。将法治作为四中全会的主题,体现出中共对执政规律与执政党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对于推动中央各项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促进民生改善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大的意义。

学生委员会主席陈青翰从民心角度分析,认为十八届四中全会过后百姓对国家法制和公平的信心将有很大提升。他认为,依法反腐的处分只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具体体现之一,而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建设则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本次公报给予法制体系建设以突出的重视,强调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等等,如此周密的布置真正体现了全面推进的决心。公报鲜明地提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体现出对依法治国这一方针的落实的空前重视。

南洋书院学生会主席徐春萌提出应该以三种眼光进行看待十八届四中全会。首先,应以连贯而非孤立的眼光看待。尽管本次四中全会是历史上第一届将依法治国作为主要议题的四中全会,但我们应该认识到,依法治国是我国持续多年、接力探索的不懈实践与探索。本次四中全会是实践依法治国过程中的重要一站,承前启后,从依宪治国到依法治国,从依宪执政到依法执政,应以连贯的眼光来看待这个发展与进步。其次,应以均衡而非失衡的眼光来看待。本次四中全会,是在中国人走向现代化道路上谈论依法治国的,因此,应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进行有机统一,考虑中国发展的实际情况,既要有所作为,也不能操之过急。最后,应以务实而非虚浮的眼光来看待。强调依法治国,最终必须落实、落细、落小,把依法治国这四个字,变成每一个中国人都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实践。

校研究生会副主席李开贤谈到,十八届四中全会是对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延续和落实,尤其是将三中全会的改革纲领进行具体化部署。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统一,是中国实现依法治国需要面对的改革硬要求。四中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这对中共中央现阶段强调抓作风建设,推进制度反腐,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习近平同志在多次讲话中都强调要依法治国、依宪治国,强调法制建设,这对我们国家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经济的发展必须靠法制才能巩固自己的发展成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有助于经济发展,而现阶段我们推进民主的进程也要更加注重法律的作用。

沈杨书社副社长吕斯尧对公报中提到的“推进法治专门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完善法律职业准入制度,建立从符合条件的律师、法学专家中招录立法工作者、法官、检察官制度,健全从政法专业毕业生中招录人才的规范便捷机制,完善职业保障体系。”感触颇深,她认为对法治队伍的整饬尤为重要。执法必严的前提是有一批理论素养高及道德素养高的执法者,避免出现“知法犯法”的行为。同时,法律工作者还需要对各方面的社会现状保持关注,对重点行业的行业现状保持了解,这样更有利于法律与实际生活的结合,也更有利于解决问题。

学生法律爱好者协会会长胡天从专业角度谈到,司法权的独立行使是一个国家法治水平衡量的重要标志,将会很大程度上提升法院地位,减少外界因素干扰,使得司法权顺利行使,不仅提升司法权威,更是保障公平正义的实现。全公报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宏伟的改革蓝图,包含立法、司法行政,强调建设法律文化,坚持党的领导,通过一系列问责制度和分权制度的设立,重点保障公民权益,弘扬社会正义。改革的方向明确具体,包含的内容丰富详实,改革的力度引人注目。

座谈会在同学们的热烈讨论中结束。之后,校团委还会继续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及实践活动,让同学们深入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的精神,强化宣传舆论阵地建设,引导青年学生将依法治国的理念、精神运用到实际中来,积极投身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伟大实践,为建设法治中国而不断努力。

文字:校团委
编辑:董 喆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