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人才培养>校园生活>正文
校园生活

西安交大师生旁听西安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

日期:2016-10-28 17:36 浏览量:

10月25日上午,西安交通大学11位师生代表赴西安市人大常委会,作为旁听公民聆听了西安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此次旁听由大学生党委秘书张莹带队,5名法学院本科生和5名人文学院本科生代表旁听会议。

西安市人民代表大会于1954年7月13日正式成立,并召开了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80年2月2日,根据1979年《选举法》和《地方组织法》的有关精神,在西安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选举产生了西安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从此,西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正式成立,行使地方立法、监督、讨论决定重大事项、人事任免四项职权。现为西安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市人大代表569名,常委会组成人员43人。西安市人大常委会会议每两个月至少举行一次,市人大常委会一般在会议厅召开,会议的议程、日程、列席人员、旁听人员等由常委会主任会议确定。常委会举行会议时,可以安排公民旁听会议。

此次大会,西安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邀请了交大师生代表作为旁听公民旁听会议。常委会审议了《西安市物业管理条例(修订草案修改稿)》、《西安市湿地保护条例(草案修改稿)》,听取和审议了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六五”普法决议执行情况和“七五”普法规划的报告》、《关于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情况的报告》以及三位干部的述职报告。

通过这次旁听,同学们对诸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主制度、公民及其权利、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市人大常委会会议等政治概念有了超越课本和文字的真实认知。此外同学们对会议所呈现的庄重、严谨、务实、紧凑等产生强烈的认同。

法学31班的赵婧琳说:“公民旁听制度是人大工作向社会公开、公民参与民主政治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我国民主的巨大进步,广大公民以切身感受见证了“最直观的民主形式。有利于提高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的透明度,广泛接受和吸收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才能集思广益,提高决策的科学性,真正保证人民群众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服务。”

汉语言31班的李苏吉说:“这次旁听有很多收获的:首先,能切身体会到我国的政治制度是如何运行的,相比于以前只在新闻报道和课本上学到的名词,这次的体会加深了理解,也更鲜活生动。其次,感觉行政机关是在努力为人民做实事,也会越来越拓宽公民参与的渠道。我觉得这对于提升大家的公民意识和参政意识都有积极作用,社会的发展进步也就是这样一点一点积累和推动的。”

法学31班的占妮表示:“作为一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作为交大学子,更作为一名学习法律的学生,我真切地为我国目前政治民主透明公开化建设自豪。会议中我们听取了法制委关于物业管理和湿地保护的条例草案修改的结果报告,也听取了一系列干部述职报告,所有报告皆有理有实,数据与实例支撑,言辞简练有力,体现了本届人大和广大干部的高要求高水平。在本次会议中,我个人感触最深的是对于《西安市湿地保护条例(草案)》的修改结果报告,这个条例上承上位法,下接西安市生态环境实际,全方位地对湿地保护进行了规划和规定。其中以每年农历立夏作为湿地日的创造更是体现西安市作为文明古城的古典文化韵味。而城乡建设相关主管干部的述职报告,也让我更加深切体会到了市政府对于建设魅力古城传承古典文化的决心。通过此次公民旁听活动,我深刻感受到了自己作为公民的民主权利的实现,也体会到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工作透明公开方面所做的努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民众公民意识的提高,我相信这样的旁听活动将成为公民的自觉行为,也会成为政府人大等公权力部门的工作常态,我们的公民权利也能得到更好的保障。”

金禾51班杨雪芳同学表示:“以前一直觉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离在校的自己很遥远,人大常委会议更是作为普通学生的我无法祈求能接触得到的。今天作为一个大学生旁听代表,我也昂首阔步地踏入了那个神圣的会议厅——这里是人民智慧的体现地和人民意志的发出地。值得一提的是,我的心情并不只是停留在旁听会议的新奇上,很快,我的心就被会议的程序和内容所折服了。会议文件的精细和会议氛围的庄重让我感叹——整个会议期间,“根据群众反映”、“根据专家意见”和“根据法律条例”等字眼一直在我耳边萦绕,我第一次深切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群众基础、科学决策和依法治国等并不是写在书上的教条,而且真正从实践中得来并运用到实践中去的真理。为科学民主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旁听制度点赞!”

哲学31班的李佳欣同学说:“会上听取了关于物业管理与湿地保护的两个法案的修改、老年人权益保障、七五普法以及三位党政干部的述职报告,这些内容都是关系到老百姓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各方面,而且每一个修订案的提出可以看出是经过了群众反映、方案草拟、专家评估等环节的层层筛选、审议、决策而制定的。我深切地感受到我们的代表们在真正为人民谋福利、为社会促发展。”她还建议:“可以在每个社区建立业主大会的微信公众平台,及时发布相关信息,也可以利用微信自带的相关工具进行线上投票,方便选举与决策。湿地保护亦是如此,在自然保护区域除了标示名称、归属、责任单位、电话,还可以再加上该单位的二维码(负责单位的宣传部可以分管这一方面的工作)。群众在发现湿地遭到破坏时可以发送相关信息至公众号,负责单位接到信息之后可以进行决策处理,可以给予热心群众以奖励等等。”

法学41班孟仲卿同学说:“我首次切身体会到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开展的透明化,直接见证到最直观的民主形式。与会时我注意到参与会议的还包括诸多媒体、公报的记者,其显现出人大公开形式的多样性,体现到公民旁听制度对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坚持与完善;对公民行使民主权利新途径的开辟与扩大;对宪法“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相关规定的贯彻与落实。会议中,听取了《西安市物业管理条例(草案)》《西安市湿地保护条例(草案)》部分修改的结果报告,以及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六五”普法决议执行情况与“七五”普法规划的报告等,受益匪浅。感受最为深刻的是最后西安市发改委主任等几位政府相关人员的述职报告,在其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科学严谨、有理有据的发言中,切实感受到其高度的政治理论素养,也认识到自己在相关方面的不足,同时领会到作为学生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的内涵与意义。通过本次会议旁听,令我对体现我国民主巨大进步的公民旁听制度有了一个深入认识,真正感受到了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公开化的姿态之主动,程度之深入,内容之真实。”

法学31班易清清表示:“去年暑假在未央区政府法制办实习,对政府工作基本运行及基层法制状况已经有了基础的了解,此次旁听西安市人大常委的会议,可以看出一是依法治国确已可见初步落实。从区县基层,到市级政府工作。“法”字体现在方方面面,此次会议,西安市法制委员会主任,一人便做了两个条例,长达三十页的报告,且两个条例都紧贴国计民生——物业管理和环境问题,都是近年老百姓日益关注的话题。政府办公厅所做的普法报告亦是明显体现此点,相关工作的人员的述职报告也是可见“依法行政”字眼。二是数据翔实,并无空谈。所有的报告,均有调研、数据支撑,让人直观感受到成果,不假不空。特别是西安市发改委主任的述职报告,其数据之翔实,语言之简练,附以丰厚成果,令人印象深刻。三是内容科学,程序民主。就此次会议的审议的条例草案内容而言,紧跟学术和民生热点,《西安市物业管理条例》更是尤甚,我们曾多次在课堂上讨论过小区车位费的收取及归属问题,此次看到条例将其落实,甚感学之有物。此次会议邀请公民旁听,诚恳良好,亦是让我等沐民主之风。”

汉语言31班的白琳激动的说:“作为一个在西安学习、生活三年的大学生,我对于西安这几年来的发展、变化深有感触。西安南接秦岭,北临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良好却也受着考验。在这次会议上看到西安市格外关注对湿地的保护,我非常高兴。希望更加详尽的湿地保护条例能够让西安这座古老的城市拥有更好的环境,洋溢更盎然的生机。另外,报告中所提到的西安市对于老年人的关爱活动也让我印象深刻。西安市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百分之十,无论是在校园还是西安的大街小巷,我都时常看到老年人的身影。他们在城墙脚下唱着秦腔,在大雁塔下漫步,在兴庆公园跳舞……西安关注老年人、经常举行针对老年人的活动有利于西安的老年人过上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在老龄化日益提高的今天,只有让老年人老有所乐,发挥余热,乐观积极地面对生活,才能让家庭和城市更加和谐。”

法学61班刘超说:“今天的人大常委会旁听经历,让我切实感受到了曾经只出现在课本中,让人感觉自己距离它遥远的参政权,提高了我的参政热情和积极性,增强了主人翁精神,更增强了我不断提升自己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动力。通过旁听会议中关于保护西安湿地、加强小区建设、关于老龄化的解决措施等内容,以及其民主的决策过程,让我认识到管理者们为西安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切实体会我国民主建设的进步和发展;通过旁听法院和市政府领导的述职报告,让我看到了领导班子的反思和进步,看到了在城建背后的支持者的付出……我相信,西安的城市治理和城市建设必将会取得巨大成就,品质西安就在不远方。”

文字:学工部
编辑:力 行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