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下午,刘白杨诗词研讨会在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召开。陕西省诗词界、出版界和高校的二十余位专家、学者参与本次活动。研讨会由西安交大博士生导师金中教授主持。

据活动发起人金中教授介绍,为进一步振兴陕西诗词,团结青年诗友,他在西安交大创办了“青年诗词论坛”,对我省近年涌现的青年诗词家的作品进行深度研讨,并邀请国内、国际知名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在国内诗词界已产生一定影响。开办近一年来,已先后举办了三次活动。
研讨会在西安诗词学会会长、陕西广播电视大学诗词研究所所长月人教授的贺词中拉开序幕。
《西安诗词》副主编许铭先生首先介绍了刘白杨的创作情况,浙江卫视“中华好故事”节目励志嘉宾、来自渭南的刘泽宇先生对刘白杨教育诗词的现实主义、正能量及乡土、亲情类题材作了高度评价,就诗中关中方言的使用提出商榷,对作者提出学习经典、打磨精品的建议。西北大学的魏厚宾博士从题材、用语、修辞三方面论述了《刘白杨诗词(2007—2015)》的“接地气性”,提出“地气派”的概念。随后,刘泽宇介绍了陕西诗词学会常务理事魏义友先生的“和白杨谈诗”信以及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钟锦先生题刘白杨诗词的跋文内容,魏义友认为刘白杨诗词在立意、文气、形象性方面还有待提高,钟锦指出“深惜其未悟旧诗古文之程序也”,认为刘诗使用俚句、新词,在继承传统方面存在不足,二人诚恳地提出“读名家专集,汲取思想营养和艺术手法”及“用石湖为阶,先求其入,缓待其出”的建议。金中教授从“平实质朴”和“幽默生动”两方面分析了《刘白杨诗词(1990—2007)》的艺术特色,把“内在张力”之标准引入诗词评价范畴,对刘白杨提出采取“虚构”等创作手法以及打磨“名片式”代表作的建议。三秦出版社的孟鑫编辑从西方美学和现代评论的角度,对刘白杨诗词的构思做出分析,认为刘诗继承了李白“脱口而出,纯乎天籁”的传统,进而分析了陕西乃至当代诗词“突围”的可能。各位专家的发言获得到会者的热烈掌声。
随后,刘白杨的中学同学、西安市沣东新城斗门中学的强聪英老师,长安大学图书馆李均宏副研究员结合与刘白杨的交往,指出刘白杨的诗词来源于生活,具有“生活化和艺术化巧妙结合”的特点。长安区曙光小学教师赵营勃、雁塔诗词学会会员张伟、《陕西日报》编辑韩轩等人分别点评并鉴赏了自己所选的刘白杨的代表诗词,引起在座共鸣。
在自由讨论阶段,西安诗词学会副会长牛国良先生指出刘白杨诗词题材丰富、风格多样、源于生活、感情真挚、格律严谨、艺术成熟等特点,提出坚持追求、不懈创作的建议。西安外国语大学的刘欣佳同学用“大盈若冲”“大巧若拙”评价刘白杨诗词,期待其向着“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禅宗第三阶段迈进,并对刘泽宇等人关于诗词中的方言使用提出不同观点。
研讨会还收到来自日本的陈兴先生、湖北的楚成先生、西南大学大学的乔天硕士、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王彦龙编辑、西安蓝田县教师进修学校王福安老师、钟少白投资有限公司钟少白先生的评论文章,并进行了交流研讨。
孟鑫先生提出的“从艺术构思方面探索当代诗词突围的可能”与金中教授提出的“诗词内在张力的评价标准”是本次研讨的重要收获。与会者一致认为,本次论坛不仅是刘白杨个人创作的检阅和总结,也对陕西青年诗词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次活动由西安交通大学国学社主办,并得到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