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舞台,一方天地。一场抉择,一代青年的人生。戏里,一群大学生美好的青春;戏外,一群大学生难忘的记忆。
11月19日晚,大型原创校园话剧《抉择》在宪梓堂收官演出取得圆满成功。舞台之上,话剧演员们男俊女俏,嬉笑怒骂,皆是风情。舞台之下,脱去戏服,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又是什么呢?他们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抉择:青春无悔
作为考进交大的艺术特长生于浩和欧阳苏丹两位同学都认为高考时是否考艺术特长生是他们短暂人生经历中一次最重要的抉择,因为艺考不仅要在争分夺秒的高三时期花费大量时间,同时也需要相当多的物力财力。此外,在一些家长看来,艺考这个想法(尤其是高三时提出来的)反映了一种不好好学习的态度。两位同学成绩都不错,选择考艺术特长生都是兴趣所在。因为热爱,所以坚持。此时回望过去,他们都十分庆幸能够为自己喜爱的表演坚持了下来。
程丕友同学则表示,我的性格比较随性,很多事情想做就去尝试了,倒也没什么艰难的抉择。李一飞同学经历与之类似,没什么困难抉择,因为小事无所谓,大事有规划。更重要的是二人还没有到大四毕业那个时候,自然也难以体验特定环境下的痛苦抉择。
角色:一个人的哈姆雷特
类似于哈姆雷特多变的性格,林凡的性格随着他的身份转变而转变。前几幕是以一个社团BOSS的形象出现,作为一个高端领导者,他有霸气和痞气,性格果断,有自己的想法。作为学生,他拥有不服输的勇气与坚强的毅力。他的家庭条件不是很好,但他凭借自己努力踏入交大这样一所名牌大学。他内心有一种傲气,在他被沈萍家人嫌弃时,他选择远走西藏去找女一。但他由于种种现实原因,在爱情、责任、理想之间不断挣扎,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角色。
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饰演林凡的于浩同学表达了对这个角色的认识,通过他与女一分手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但现实包袱很重。林凡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坚毅但不果断,这个存在一定争议。他还是一个对爱情比较负责的人,虽然从沈萍的角度上来讲已经被无数人痛骂了。这个角色比较多变,比较难于把握,对我来说也是一个挑战。
男二白萧是和男一林凡形成对比的一个角色。《抉择》不光是男一号的抉择,是所有演员的抉择。女一号就有两个抉择,是否为了男一号林凡放弃梦想和男一男二的选择。白萧本身的抉择是坚持喜欢女一号还是放手。程丕友表达了自己对白萧这个人物性格的理解,“他家世好,性格也好,是一个专情念情的人,很在意最后的那种感觉。不是做了朋友陪在你身边就好,爱就是爱,不爱就是不爱,这是一个性格分明的人。”
沈萍在剧中是一直很喜欢林凡的角色,大学四年及以后的日子都为林凡默默付出,之后与林凡在一起但没有修成正果,林凡和她分开了。她虽然不是女一,却不像其他剧的女二让人讨厌,她对林凡的爱很大气,能够为他的幸福成全他,为了让他找到他想要的东西放弃自己的追求。欧阳苏丹同学说:“演第七幕的时候,我每演一次就哭一次,有观众和我说这一幕有女生哭了,可见这个角色能引起女生心里比较细腻的部分。”
黄亮是整个剧的笑点、亮点,因为这部剧是正剧,为了适应比赛,比较传统、稳重,而黄亮给《抉择》增加了搞笑、活泼的元素,更加贴近大学生活的背景,显得更真实。彭子格同学说:“她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朴素真诚的支教老师的形象,这从她刚出场对林凡说的一番话可以看出来,‘你要不要住下来’、‘我给你找地方住’,用淳朴这个词来形容是最贴切不过了。”
情境:脱离剧本的选择
演员们如果面临戏里的抉择会如何做呢?演员们针对这个话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作为新生,林凡面临的抉择对我来说比较遥远。如果我是林凡,我会去上海。我认为,若没有工作失利和沈萍家人的轻视,他不会选择去西藏,是一系列的打击告诉他,现在的生活不适合你,你的选择并不正确,刺激他反思,他这才选择去西藏,去找自己真正爱的人。因此,如果受到这样的刺激,我可能也会选择去西藏,反之则不会。”
“我会像白萧那样执着无悔地爱一个人。我挺喜欢白萧,尤其是一段台词:请不要把我当做朋友。很多时候,不管是暗恋还是表白了没有走在一起,做了朋友,但是内心想法并不是这样,这只是一种不舍,一种念念不忘的感觉。我认为,爱就要爱的彻底,最起码你在爱的时候,是毫无保留的。”
“我可能不会像沈萍这么大气地单方面付出那么久。她真的做到了,为心爱的人的幸福而不顾及自己,一生都为林凡付出。我认为爱情是两个人的事,如果没结果,或者没有那种感觉,还是早点放手比较好。否则后来对单方面付出的那个人打击是很大的,就像沈萍毕业后和林凡在一起又分开,分手对她的伤害是很大的,也会影响她以后的婚姻价值观。”
“坦白来说,我很难像小张老师那样把一辈子都献给支教事业。小张老师是一个乐于奉献的大妈版可心。我同情可怜并且希望帮助西藏等贫困地区的孩子,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帮助孩子们,例如捐款什么的,但我不可能两年甚至一辈子待在那儿。我需要向小张老师致敬和学习。”
独白:戏服之下的喜怒哀乐
于浩:我其实是一个有选择恐惧症的人,天秤座。比较外向,平时话也不少,因为是学主持和表演的,比较愿意表达,爱好非常广泛,什么都愿意玩。
程丕友:我比较开朗随和,不会和任何人红脸,也不会跟任何人吵架,但是我又比较坚持自己的想法。我可能不那么激进,但是我比较坚持自己的想法。我和白萧都比较专情,欣赏白萧在戏里爱的很彻底,爱的够随性。
欧阳苏丹:我追求较多,兴趣广泛。在剧中发挥比较稳定,这也体现我认真的工作态度。我把生活和工作严格地分开,平时可以大大咧咧,开开玩笑,但工作要认真严肃。导演一喊开始,我就会进入表演状态,一般都是一遍过。沈萍开朗,性子有时比较跳脱。而我大体上开朗,还是比较羞涩的。我们俩共同点是充满正能量,对自己喜欢的都抱有积极追求的态度。
彭子格:生活中活泼开朗。我的追求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比如旁人的评价,追求中的阻碍,环境的不利等等。我的追求不如小张老师坚定,也不如可心坚定。这恰恰是我需要向这些角色致敬和学习的地方。
花絮:你不知道的事
全明星阵容的剧务——此次《抉择》公演的时候,剧务们都是团长、副团长级别的人物。剧务们非常辛苦,彩排演戏差不多两个星期,每天跟着演员往人艺小剧场跑。舞台的切换对剧务来说是很大的挑战,因为他们处在一个全黑的状态去搬道具,精神压力很大,不能搬错道具,掉落的道具还要去收拾。他们要记住从哪个幕出来要走多少步,三四个人一起配合去搬床、秋千、黑板这样非常难搬的东西。剧务们十分辛苦,演员和观众们都十分感谢。
“被玩坏的台词”,玩台词也算是演话剧的乐趣所在。在排练磨合的过程中,还有什么比互相玩台词更能拉近彼此距离,增加默契呢?最普遍的玩台词方法大约就是用喜剧的口吻读悲情的台词,用恶搞的口气读正常的台词了。比如说小秘书的“林总,您也该有个家了。”沈萍的“林凡,我愿意为你做任何事,只要你幸福就好”等等。
“手拉手,向前走”,人艺小剧场一熄灯换场是全黑的,尤其演员们从换衣间出来,换衣间是亮的,和舞台之间有道大帘子,帘子一拉开,全是黑的,一瞬间由亮到暗,演员们什么都看不清。第一天演出的时候是剧务一个一个牵着手把演员们递到台上。
“从哪里摔倒就从哪里爬起来”,人艺小剧场的舞台后延有个台阶,由于换幕时一拉灯全是黑的,欧阳苏丹同学在第一天公演换幕时就摔进了这个坑里。“当时是全黑的,再加上我本身有点夜盲症,完全看不清楚。又因为每幕之间换衣服时间特别短,那天急着换衣服上台,结果一脚踩空就摔下去了,当时第一想法就是,完蛋了,台下坐着那么多的观众,换幕的音乐还在播,搭戏的三个小伙伴还在台上等我。完蛋了,我一个人毁了一部剧。当时真是不知道怎么办了,幸好旁边演白萧的男演员一把把我拉起来,又因为鞋还掉在下面,我又冲回去换了双鞋再冲到台上,其实那幕剧耽误了蛮长时间,不过还好比较顺利地演完了。当时摔下去以后,没觉得疼,因为很可能是神经太紧张。晚上回来换衣服一看,腰上一大块伤口。我一看是外伤,还好,穿衣服看不见,于是我就消了下毒。结果第二天腰开始特别的疼,上课时发现坐不直。其实那个沟摔了我们很多演员,不过他们都是在彩排的时候,有把下巴磕了的,有把腿摔了的。所以第二天在演出的时候,就让剧务在那儿贴了个夜光的指示条,以免有人再摔下去。”
“无声的英雄”灯光音效剧务、指导老师魏炜、导演武迎老师、团长苏博渊同学都为此剧付出了很多。每次排练的时候,演员们下午两点钟到,他们一点钟就要到剧场调光。演员们每次换舞台的时候,第一天主要是灯光的问题,就是需要把灯光定在哪个点上,可能演员在上面说说笑笑,把走位走一遍就可以了,但是灯光和老师在下面就非常辛苦,尤其是定点光,是非常辛苦的。“我们能把这四场演的没什么纰漏,赢得大家的好评,不仅是演员们,还有灯光音效剧务们及导演、老师的努力。”演员们纷纷表示。
生活中的他们,或许没有璀璨灯光的衬托,或许没有精致的戏服包裹,或许没有感人的台词,但他们足够真实;或许他们不够完美,某些想法有人不赞同,但他们足够真诚,懂得感恩。这就是他们,他们的《抉择》,他们的话剧,他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