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人才培养>校园生活>正文
校园生活

星火不熄——记西安交通大学讨论班“第三课”

日期:2015-05-29 09:40 浏览量: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转瞬之间,人文班的最后一课已经来临。

这堂课主要内容是分享阅读中国古代经典《孝经》的体会与思考。《孝经》作为儒家十三经之一,以孝为中心集中阐述了儒家思想,在社会伦理的维护方面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这本书自身对孝的部分理解也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首先,田老师介绍了一些他对中国“孝文化”发展历程及核心思想的研究。从“起源”“发展”“鼎盛”和“衰落”这四个阶段对我国孝道的传承作了精彩的讲解。讲授过程中田老师旁征博引,丰富了同学们对孝的认识。同学们也结合自己阅读《孝经》的体会和老师就其中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了讨论,比如说“保护好自己的人身安全就是一种孝”这个观点就引起了广泛的反响。作为大学生,我们大多不能陪在父母身边。除了与父母多联系之外,我们还要安排好自己的学习生活,爱惜自己的生命,让父母安心,才算得上是孝。

         

接下来同学们也分别选取最感兴趣的、引发自己思考最多的一章以PPT的形式和大家分享讨论。期间,同学们都能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在经历了人文班的课程之后,大家的思维的深度以及缜密度都有极大的提升。《孝经》毕竟是古人所作,这其中所蕴含的理念往往脱离不了时代的束缚。但同学们都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选择性接受文中思想。一个同学在谈到《孝治篇》中的治理观点,就对其中“移孝为忠”这种为统治者服务的观念进行了否定,同时也对孝道对社会稳定的贡献给予了肯定。博古通今,古为今用,读历史也好,读经典也罢,只有能给当代社会指引启示,才是有价值的阅读与思考。而大家也大多能注意到这一点,像“依孝治国”的观点就被大家拿来与现在的“依法治国”“依宪治国”进行比较。田老师对大家这种思维方向给予了赞赏,同时也说道:“之所以让你们读《孝经》正是因为我认为这里面的部分思想是当下社会极度缺乏的。”五四运动之后,中国的传统文化几乎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不少文人学者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摒弃。而现代经济的腾飞又加剧了当代人的文化饥渴,我们迫切需要从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从四点半到七点,讨论班热烈的气氛整整持续了两个半小时。最后,田老师交流了一下参加讨论班这个活动的一些感想,提出了一些建议,也对这种形式进行了肯定。表明“下次还想参加”的几位同学也分别谈了自己参加这个活动的感想,流露出对这样一个自由开放活跃课堂的向往。

这一次的讨论班中人文班的课程已经全部结束了,但是新一轮的讨论班活动在下学期将会继续开展,希望有更多同学参与进来。我相信参与过的同学也一定会把这种对人文知识的热爱、思辨的精神,批判的意识,带入到今后学习生活中。

本周的如期展开的理学班,郑老师和同学们同样进行了总结式的一堂课。首先,几位同学以英国当时进行政策上处罚和技术上改善双管齐下为例,介绍了自己了解的雾霾治理方法,并结合了我国的国情和现状,谈了这些方法因地制宜的实用性。

针对他的看法,老师提供了自己的思路。他建议先看历史再结合现实,结合前天的经历,强调了小环境治理的可能性和重要性。一经老师启发,另一位同学随即产生了灵感。他认为西安治理的重点是尘土问题,应该从私家车管理制度入手,对环境问题进行解决。他提出从英国伦敦、德国鲁尔区和兰州都可以借鉴治理经验。他对生活环境的关注之细心和对相关事件的了解之广泛,得到了老师的赞赏和同学们的一致赞同。

         

接下来的时间,郑老师根据同学迸发出来的想法,详细分析了静电除尘的原理以及汽车发动机技术。水油雾霾治理法是老师讲述的重点和关键,其涉及到的专业性很强,同学们紧跟老师思路,在迅速反应的同时不忘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之后,老师讲述了几个他生活中的例子。他观察到科学馆的地砖是凹凸不平的,让大家分析后得到了是酸雨所致的结论。由此,老师强调同学们在生活中应多多观察,由现象产生思考,善于联想,认识到科学的价值。教室充满着导师和同学之间思维火花的碰撞,在讨论课上丰富经验的传授、新颖想法的激发时时刻刻都在发生。

课程进行到后期,讨论班的老师带领同学已经对雾霾问题有了一定深度和广度的了解,并进行了实用意义上的畅想和探索。至此,讨论班的理学班也完成了理论上的总结和讨论,但是师生为了对雾霾问题的解决起到实际的作用,真正为区域环境的改善做一点贡献,老师决定在本学期的第十八周开始,和同学们走进实验室,并有可能在一些优秀研究生的带领下进行深度研究。故此,老师和同学们通过讨论确定了几个方向:雾霾对小白鼠的生理影响和对细胞的伤害实验、模拟黄土气溶胶、汽车表面的雾霾捕捉图层。几个题目从不同角度对雾霾问题的解决迈出了实践意义的一步,如果师生能真正在实验中有所收获,这将无疑成为此次理学班最理想而且意义深远的成果,在学生的研究生涯中也许是成功的开始,对地区环境或将做出推动性的贡献。理论课的暂时告别,虽然有些不舍,但所谓星火不熄,厚积薄发。理论课堂提供了小组伙伴互相熟识的天地,为后期实践做了扎实的基奠。十八周,讨论班将会继续跟进理学班小组的实验进程,跟进后期报道。让我们星火不熄,探究不止。

又到了一周星期六,工程坊A409,有这样一个10人五组的讨论班正在兴趣的海洋里自在遨游。本次的项目是PLC,即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它采用一类可编程的存储器,用于其内部存储程序,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与算术操作等面向用户的指令,并通过数字或模拟式输入/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

相比于上次小型的变压器和功放制作,这次的实践绝对属于浓缩精华,讨论班同学们在短短一天之内就初步认识了一种强大的硬件——PLC,并且已经能够编写简单的程序,活动结束时,每组都成功编写出了能够实际控制自动开关门的电路,收获颇丰。

首先,赵老师向大家展示了大中小三型PLC,并介绍了基本构造和功能。同学们认真的眼神表达了对这项新事物的好奇与兴趣。随后老师下发教材,每小组开始自主熟悉以前从未接触过的设备。一个小时后,大家聚在一起听老师讲解PLC编程基础知识,不时有同学发问,老师则一边在电脑上示例操作,一边在纸上画图,耐心地向大家解释每一个问题,气氛轻松而又活跃。一上午的时间悄然而逝,在对了解新事物的渴望和思维的快速运转中不知不觉过去了。

下午,老师建议同学们带来笔记本,并为大家安装了有施耐德公司授权师生免费使用的PLC编程软件:Zelio Soft。

随后老师给每个小组布置了一个任务,题为“自动门控制程序”。要求:1、门内门外分别有一个按钮和一个探头,触发电机打开门。2、门开到最大后可自动停止并延时数秒后再自动关闭,同样要求关闭后电机自动停止。3、门完全打开后,每有人经过,需增加延时;门在关闭时,若有人触发开关或探头,门需立即重新打开至最大。4、门在关闭过程中意外碰触过往人员,立即重新开至最大。5、禁止门夜间开启。

          

听起来较为复杂,但老师依然没有过多的指导大家,任凭大家按自己的想法设计。每个组集思广益,热烈讨论,同时都暗暗鼓了一口气,争取最快最完美地完成题目。实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很多小困难,老师实时地关注着进展,都给予了耐心指导。(图为同学们在使用实验板仔细测试程序)

         

当同学们凭借集体的智慧和协作完成了设计,成就感油然而生,感受到往日里那些神奇的自动化设备慢慢变得不是那么遥不可及,在自己手中,也能实现。整整一天的实践结束,有的同学有感而发:“虽然我们现在所做的都很基础,都有成熟的实例,但这些探讨的确锻炼了我们的思维,巩固了基础。”“创新不是一种目标,而是一种能力,需要在学习和实践中锻练。”老师与同学们继续愉快地相约下周六,一起探讨更为神秘而复杂的电梯控制。

5月24日早上,这是一个明媚的周日清晨,几名创新实践班的同学陆续走出寝室,感受着新的一天。走进工程坊铸造车间的二层,尽头的教室门口,教橡皮印章的年轻老师在等待着大家。这位老师其实是在工程坊实习的学生,比我们也不会大几岁,相处起来也更加的轻松随意了。老师首先让同学们选择想刻的图案,然后把它用铅笔画在一张半透明的纸上。这时因人而异的兴趣就显现出来了,有的在手机上临摹“大白”;有的男生选择了动漫的女生形象;有的从老师现有的图案中直接选择了樱桃小丸子。描绘着自己喜欢的图案,桌子旁坐成一圈的同学们认真而又投入,只听见铅笔摩擦纸张的沙沙声。

        

时间不长,讨论班的同学很快完成了第一个步骤,接着老师来指导大家进行下一道工序:在橡皮上刻图案。首先将纸盖在大小正好的橡皮块上,用指甲把每一个线条对印到橡皮上,轻轻一刮,单调的橡皮马上有了生气。接下来进入的就是最艰巨最复杂的“刀刻”部分了,老师十分耐心地示范了刀法,用专用的形似钢笔头一样的小刀,以倾斜45度的角度将每一条线条的两侧刻出一条棱,保证让所有线条突出来。然后再将所有空白的地方用美工刀挖深,保证想要的地方突显出来。最后用水把铅笔痕迹洗净,擦干之后就可以按印章了。

这个步骤看似简单,做起来却各有难处。有时候把线条切断了,有时候刻偏了,或者把圆的刻成方的各种情况着实让一些同学焦灼不已,但是第一次尝试,尽管不完美,却都尽力把它做到最好。其中有位有过做橡皮章经验的同学,忙自己的“皮卡丘”之余,全程解决其他同学遇到的问题,十分热心。谁刻出了什么有趣的图案,谁把“小丸子刻成了樱桃老太婆”,大家一起说说笑笑,时间便在愉快的过程中飞逝而过。直到十一点半,经过两个多小时的专注努力,每个人终于刻出了自己的专属橡皮印章。最后,大家把各自的印章都印在一张纸上,风格迥异、琳琅满目,成就感着实满满。

对于创新实践班的同学,创意之火仍然没有停歇,几周后的时间中,在做工程坊给定实验的同时,创新实践班的同学还将进行另一次讨论,针对同学自己的创意和想法,大家进行讨论和商议,决定出要做的新项目的方向和内容,大家将在工程坊提供的条件下研究真正创新的东西。从而把我们大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创意化理论为现实。讨论班将持续跟踪、记录和报道,将每一点创意的火花保留下来,传递出去。

至此,西安交通大学讨论班结课了,除人文班外,化学班和创新实践班都会在小学期期间进一步开展实践内容。星火不熄,创造不熄,期待讨论班今后为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惊喜。

讨论班,一个新式的课堂,欢迎各位的持续关注!

文字:理学院;学委会
编辑:星 火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