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院部动态>多彩书院>正文
多彩书院

崇实书院经典品读会:

明贤秀士,济济一堂,体悟经典,感受文化

日期:2019-03-28 14:39 浏览量:

3月27日晚,崇实书院西迁精神读书会新一期经典品读会在书院会议室展开,人文学院教授韩鹏杰和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陆卫明两位老师继续带领大家感受《道德经》与《孟子》的魅力。大家齐聚一堂,共读经典,体味中华传统文化。

《道德经》本次讲解的重点主要放在第四十章与第四十一章。他认为第四十章可以用“反”“弱”“无”三字来概括,其中最重要的“反”也可被称为是整个《道德经》思维的总纲,道向相反的方向运动,第五十八等篇章中都有类似相反相承、祸福相依的内容,这也与黑格尔“正反和”的观点相似。“弱”在第二十八章中也有表现,老子认为柔弱可胜刚强。他还为我们指出了“有生于无”这一句中的错误,后世本中抄写多了一个有字,原文应为“天下万物生于有,生于无”,正如第一章中所描述,有无相生、相反相承。在第四十一章中,他讲到,《道德经》是对话体,这一章就是在回答领导者如何给人才分类的提问,上士勤劳、执行力强,有独自克服困难的能力,中士精于算计、患得患失,下士不懂得明辨是非、满腹牢骚。

陆卫明为大家解读了《孟子·公孙丑章句上》,接着上次的内容为大家解释了所谓“不动心”指不担心、不畏难,志是指志向,气分为清气和浊气,秉其清气者为君子,秉其浊气者为小人。他讲到,孟子认为心生志、志生气,志在内、气在外,志决定气,气也能够影响志,所以我们应该内外兼修、相辅相成。孟子通过“知言”与“养浩然之气”修身,“浩然之气”就是至大至刚的气质,孟子认为我们可以通过“配义与道”、“集义所生”、“勿忘勿助”来“直养”养气,这种养浩然之气的概念影响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与中国文人的人格修养。他还讲解了其中涉及到的王道与霸道之间的关系,霸道以力服人,王道以德服人。

本次西迁精神读书会活动第一次吸引到了两位留学生,她们希望增加自己对于中国文化的了解,这也体现了传统经典文化的强大吸引力。使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正是读书会成立的初衷。西迁精神读书会这一新苗已然郁郁葱葱。

文字:崇实书院 郭睿东
图片:崇实书院
编辑:腾飞工作室 杨朝妍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