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3日晚,崇实书院举行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内涵专题党课。本期党课由崇实书院副教授张楠主讲。
张楠主要从六个方面阐述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呈现的六大变化。第一,将助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提前至2035年,这个目标意味着中国从改革开放以来至2035年必须保持不间断的中高速发展态势,这在世界发展中将是一个奇迹;第二,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表述更加完整;第三,小康社会的提法全面小康社会的内涵愈发丰富,标准更加明确;第四,增加“美丽”丈量“基本实现现代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发展为了什么”更加明晰;第五,不再提GDP翻番类目标,从定量到定性的总体转变;第六,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十九大报告中的新提法、新亮点引关注,这些变化背后体现了中国发展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转变,从注重数量提升转变为注重结构调整、从实现定量目标转变为实现定性目标、从注重规模指标转变为注重结构指标。
针对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美好生活”,张楠结合当代青年的精神世界现状阐述了其提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网络是人们当前生活的重要部分,很多微信公众号夹带着商品买卖的目的,裹挟着不成熟的价值观念,充斥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并制造焦虑。受到这些价值观念的引导,很多人沉溺于消费主义、物质主义。中央层面发出对美好生活倡导也许是对今天的时代病给出的一剂良药。“美好生活”是一个伦理学和政治哲学的基本概念,在十九大报告中则体现的是中国的政治秩序、政党的价值判断和人民生活的纲领,对“美好生活”的定义能够回答真正的政治是什么样的,能唤起人们对于精神层面的追求,从而达到真正的美好生活。
张楠老师还提到,对于大学生职业规范,理解和吸收理论政策范本、对国家宏观部署的政策学习是重要的信息来源。只有了解了中央对国家发展的规划,个体才能了解某行业在未来发展的趋势,从而做出正确的职业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