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世瞩目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落下帷幕。自“依法治国”方略提出17年之后,党的中央全会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为未来我国建设法治国家描绘出新了的蓝图。自全会开幕至今,文治书院全体师生通过电视、网络、报刊等多种途径,时刻掌握全会动态;通过开展专题研讨会、组织生活会等多种方式,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
支部互动:认真学习全会精神
文治书院教工党支部在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基础上,以“《宪法》的来源”为主题,举行专题会议,深入学习交流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与会同志认为,历次四中全会多聚焦于党风建设,今年则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这是从理念到方式的一种革命性变化。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在当下中国,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首先要全面贯彻实施宪法,这不仅顺应了人类文明发展大势,也是基于中国国情,依靠传统方式已无法实现有效国家治理,无法完成现代化转型。
郭小平老师在此次专题研讨会议上谈到,“权大还是法大”的话题争论了几十年,这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本来不是一个问题,但在实际社会生活中往往又成为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确实有的领导干部拥有了权力之后,就依恃它而试图凌驾于党纪国法之上,因此腐败现象才会出现。所以一个人无论有多大权力,都要懂得自我约束,都必须时刻懂得要把国法和党纪化为心中的自律,都不要去试探国法和党纪的底线。姚耀龙老师则有感于《决定》中将每年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并要求建立宪法宣誓制度。他谈到,在国外领导人的就职典礼上,向宪法宣誓有多种形式。向宪法宣誓,彰显了宪法的权威以及对法治的信仰,也体现了我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心。
文治书院各学生党支部以“党员论坛”为依托,纷纷在第一时间开展组织生活会,学习四中全会精神。
文治书院2012级学生第三党支部,以“聊聊50余次‘法治’背后的那点事儿”为主题,展开了一场有关十八届四中全会的精彩探讨。支部书记白华艳认为,四中全会提出要把法治变成人民的“信仰”,可谓是一大亮点。在信仰缺失的中国,引导人民群众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信仰法治肯定比要求大家信仰某些政治理念更有价值,也更易被接受。入党积极分子蒋伊玲谈到,四中全会首次把党内法规纳入法治体系,并且明确提出党纪要严于国法,显示全会倡导的法治不仅要治国,还要以更高的标准治党治军,由此才能达成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法律规定范围内活动的目标。与会成员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开拓了思维,交流了想法,对于全会提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社团共促:积极宣传全会精神
文治书院法律爱好者协会,作为书院乃至全校唯一的“与法律打交道”学生社团,自全会开幕至今,以向书院乃至全校师生宣传全会精神、宣传法治精神为己任。在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公布的第一时间,法协负责人胡天同学积极组织法协全体成员,编写了《法协教你一分钟读懂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这份“法协版”的《公报》,分为“轮廓”、“详文”、“总结”以及“编者预测”四部分,分别阐述了改革的背景、依法治国的总要求和总目标、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之间的关系、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等主要内容。最后,编者还以其法学学生的视角,对十八届四中全会后社会的变化做出了预测。一、立法速度提升,地方立法将雨后春笋,公民参与程度大大提高;二、政府权力受到很大限制,问责制度明确,违法的行政行为会大大减少,工作作风会改善;法院、检察院更有尊严,行政干预减少;四、律师队伍会面临改革,高校法学专业教育课程也会有所变化;五、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官员越来越不能贪,没有机会贪。为了使书院同学更为广泛、更为便捷的了解全会内容,法协全体成员兵分两路,在梧桐苑东侧和文治书院门口,向同学们免费发放“法协版”的《公报》。此外,法律爱好者协会还与书院学生党支部合作,举办专题讲座,向书院同学详细阐述四中全会《决定》的内容。
文治书院团工委学生会也于第一时间召开第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会议,学生会主席团及部长团全体成员参加了会议。副主席李德翔和李锦隆同学向与会人员宣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向大家阐述了全会决定的起草背景和过程、全会决定的总体框架和主要内容等,针对《决定》提出的“依法治国”等重要内容,大家联系自己在学生会中的具体工作,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书院团工委学生会要加强内部制度建设,规范自身行为,提高思想道德修养,秉承“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致力于服务书院广大同学。
师生热议:全力落实全会精神
文治书院院务主任助理、教工党支部书记刘瑜老师认为,中国古代就重视依法治国,与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不同,中华法系注重法与理的结合,并融合道德的因素在里面。近代以降,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等时代伟人,都特别重视法治建设。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都注重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健全机构,加强立法、普法,将依法行政、依法执政与依法治国相结合,为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刘老师谈到,作为高校辅导员,作为青年学生的“良师益友”,更要深入了解浩如烟海的中国法制史,从中汲取有益成分,用一种理性的思维、用一种法律的视角、用一种平等的心态与同学们打交道,帮助学生塑造理性的思维方式,教育学生以符合法律的方式追求自己的生活。
文治书院党总支委员、学生党建办公室副主任周资贵认为,我们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四中全会精神,目的在落实,并把它运用到具体工作中去。当下人们热议国人信仰缺失,集体主义价值观不断趋弱,此次四中全会就是一个契机。以法治代替人治,以法律思维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不仅仅是法学家的事,更是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的事。文治书院学生党建办自成立以来,建章立制,积极完善考核,用纪律、规矩规范各学生党支部、党员干部、党员以及入党积极分子的行为,有利于帮助大家塑造法治思维、提升理性认识,有利于促进工作的顺利开展。
文治书院2013级学生第一党支部党员宋唯认为,深入学习党的重要理论,是一个党员义不容辞的责任,此次四中全会,党中央提出要“依法治国”。我们要以此为契机,通过组织生活会等形式,系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努力做到将理论运用于实际,于生活中、与学习上等各方面,培养自己的理性思维,注意从法律的视角去思考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文治书院法学31班易清清同学认为,法律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知法、守法、用法、护法,这既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同时也是每个公民的义务。法治国家的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此次四中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对于法治社会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作为一名向党组织积极靠拢的群众,定将强化自我法律意识,同时通过自己,影响、带动周围更多的同学,为法治中国梦的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