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院部动态>多彩书院>正文
多彩书院

文治书院2011级学生第一党支部参观陕西秦腔博物馆

日期:2013-12-18 23:20 浏览量:

12月13日下午,文治书院2011级学生第一党支部组织支部成员参观陕西秦腔博物馆,领略秦腔发展脉略,感受秦腔人文气息。

陕西秦腔博物馆由陕西省文化厅和我校联合组建,落户于我校兴庆校区。馆内共陈列展品约500余件,分13板块进行介绍,分别是:概述、领导接见、演出剧目、展示厅、唱腔音乐、表导演艺术、舞台美术、演出团体、演出场所等。馆藏主要文物史料有:距今271年,清乾隆三年(1738年)的手抄本《回府刺字》,易俗社名家孙仁玉、范紫东等名家的手稿、照片;陕西省艺术研究所提供的清代手抄本、古老的印刷刻板工具;民众剧团的剧装、戏箱、道具;陕西文化音像出版社捐赠的秦腔音配像资料片,秦腔名家的录音录像带、VCD盘等。在表导演部分,以陕西老一辈表演艺术家刘毓中、苏育民、权孝龄、王天民等名老艺人的剧照和生活照的陈列为主,兼及陕西省第一批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秦腔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和陕西秦腔演员历届中国戏曲梅花奖获得者简介。在艺术教育部分,有易俗社解放初第一批学员(49级)的入学档案照片;民国29年(1940)苏育民和权孝龄率学生在临潼的留影、省戏曲研究院建国以来部分进修人员的列表介绍等。舞台美术部分有,建国后第一个成立的“西安光武制景社”旧址照,有舞美设计图,还有民国时期的戏装、服饰、四路秦腔脸谱、幻灯机、舞台滑轮、皮影等等。

走进秦腔博物馆,支部成员们都兴致盎然。馆内陈列以文物史料的静态展示为主,以现代科技效果与网络传媒为辅,动静结合,古今相衬。看着这些珍贵的资料,看着这无数人的心血的沉淀和陕西传统曲艺财富的积淀,大家无不感受着陕西文化的博大精深,昔日秦腔的风采、秦人精神的富足……这一连串的字符,顿时涌上支部成员们的心头。秦腔博物馆,是秦腔文化的集大成者,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地域上,都有一种包罗万象、海纳百川的胸怀。此时此刻,博物馆的展厅内没有喧哗声,没有嬉戏打闹声,在厚重的历史面前,每个支部成员都变得谦虚沉稳。大家纷纷拿出手机,希望能把自己看到的拍下来,待以后重温这些散发着秦腔气息的历史珍品。

有人说,在古都长安,如果听不到秦腔戏曲,只听到缠绵悱恻的流行歌曲,那就感受不到陕西独有的文化魅力。游览陕西秦腔博物馆,不是凑热闹,而是以一种严肃的心情,寻找我们的根,寻找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根。

文字:文治书院 周资贵
编辑:袁端姣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