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上午,文治书院小学期课程之“中国茶文化”最后一节实践课按时开课。实践课教师国家高级茶艺师王娟老师向同学们讲述了红茶、白茶、黄茶的生产、分类、存储和冲泡技巧。
王老师介绍说,从发酵工艺上来看,红茶属于全发酵茶,白茶和黄茶则属于轻微发酵茶,其中红茶一般分为三大类:小种红茶、工夫红茶、红碎茶,细分则有正山小种、坦洋工夫、滇红等十多种红茶名品。他将冲泡红茶称为是“一种美的创作,同时也是高雅的自娱自乐。”然而,黄茶因比绿茶多了一道“闷黄”的工艺,使的黄茶具有黄汤黄叶、香气清悦、滋味醇爽的品质特点。黄茶按茶青的老嫩程度和加工工艺可分为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其中的代表性名茶有君山银针、蒙顶黄芽、鹿苑毛尖。同属于轻微发酵的白茶则是我国特有的珍稀茶类,其品质特性是往往在干茶的表面密布白色绒毫。代表名茶是白毫银针、白牡丹和贡眉。白茶茶性清凉降火,汤色杏黄清澈明亮,香气清幽,滋味醇爽清甜,有清茶之称,同时也被医学界认为是防治小儿麻疹的圣药。
课程的最后,王老师邀请几个同学与她一起亲手泡制了各种茶叶,每个人都积极踊跃,清幽淡雅的茶香弥漫在神采飞扬的师生之间,久久不能散去,令人回味无穷。
至此,本学期文治书院《中国茶文化》课程便暂告一个段落,圆满结课。在为期八天的精彩讲解和实践演示中,中国高等院校茶文化教材编委会主任、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林治老师为文治师生讲授了有关茶文化,茶艺、茶道养生、以道养心等理论知识。同时开展的四门实践课程:绿茶及冲泡技巧、红茶及冲泡技巧、待客型乌龙茶茶艺、黑茶及冲泡技巧,更是将茶文化带到了同学们中间。茶文化学习不但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而且通过引导学生参加茶事实践,增进了学生的性格修养,使同学们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