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月份到六月份,文治书院各学生党支部陆续开展了第十四期党员论坛,本次论坛主题为“浅谈商鞅变法,理解深化改革”。这是继第十三期党员论坛后再一次由各学生党支部商议决定的主题,在开展过程中各学生支部准备充沛、气氛活跃、效果显著,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商鞅自魏国入秦,于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改革,其变法非一帆风顺,必经挫折,改革便是一条道路难走,前途光明的历程。历史为骨,思想为翼。今日回首商鞅变法,浅谈历史种种,便是为更好的理解十八届三中全会所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全新主张,这正是本次党员论坛的目的所在。
各支部在论坛中,紧扣主题,从商鞅变法,谈到今日的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了卓越的成效。13级学生第一党支部在开展过程中,从商鞅的生平事迹着手,由此缓缓展开主题,期间同志们畅谈对商鞅这个历史人物的了解及看法,之后回归到党中央提出的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代表的四个全面。在论坛中,13级学生第一党支部以三个问题,即“商鞅因为变法而最终惨遭车裂而死,在面对实施自己的政治抱负与保护自己的生命之间应该如何抉择”、“变法是否等于改革”、“对于深化改革,我们应该如何从哪些方面入手”为轴心,展开激烈讨论,同志们纷纷发言,交流彼此的想法,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做到了以历史为骨,思想为翼的论坛需要,达到了党员论坛应有的效果。12级学生第一党支部为本次论坛开展做了充分准备,同志们从历史资料入手,结合彼此的看法,从商鞅的生平事迹,变法的具体措施及每一项措施的具体意义所在,商鞅的结局等几个方面回梦那段风云变化的年代。之后王宪同志结合中国近代的邓小平主席以及朱镕基总理为例子,从商鞅的人物性格出发站在一个历史的高度上分析商鞅惨痛结局的必然性,同时提出了一个政治家或者说一个改革家要想成功推行他的改革政策,所必须的三项气质:魄力,自信以及承担风险的勇气。王宪同志的一番发言令12级学生第一党支部的各位同志纷纷给予掌声,并结合自己的理解相继发言。短短一个多小时的党员论坛氛围热烈,屡屡达到高潮,彰显出大学生党员应有的政治素养和人文情怀。在论坛最后,王宪同志以“对一个历史人物的评价,应结合时代的背景,不能够以今度古,同时更重要的是应该从历史人物中发现值得学习的地方”为总结为本次论坛画上了句点。值得一提的还有12级学生第四党支部,其在开展过程中从一段商鞅变法的视频开始,引出主题,在开展过程中结合书籍《大秦帝国》中关于商鞅变法的部分,使同志们清晰的掌握了这一段历史的脉络,受益匪浅,更活跃了论坛气氛,调动了积极性,其方式值得各学生支部在今后的党员论坛中借鉴。本次党员论坛不是说历史,也不是单纯的谈改革,而是从历史的发展注目今日的改革,以今日的改革回首历史的发展。历史为骨,思想为翼,博学、审问、慎思且明辨,唯有这样,才能令党员论坛这个提高书院学生党员、积极分子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增强政治素养的良好平台发挥应有的效果,才能令学生党员在书院发展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做好“先行者”与“引路人”。
“浅谈商鞅变法,理解深化改革”,是从历史的角度看待改革;以发展的眼光理解改革;用批判的思维总结改革。在各支部的党员论坛开展过程中,以辩证的方式看待历史与改革的关系,取得了本次主题应有的成效;另外,本次论坛中各支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令党员论坛这个特色平台灼灼其华。望之后的党员论坛能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