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西安交大启德书院临床45班围绕“践行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新风尚”的大主题,将最佳团日的主题定为“医心医意”。针对社会上对医生负面的评价和医学生对未来职业的迷茫,我们旨在通过社会调查了解医生职业在多数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医学生的职业向往;通过亲身体验医生的工作感受“医心医意”;通过开办讲座让大家真实地了解医生的酸甜苦辣,从而让医学生知道如何能成为一名好医生,也让社会公众更加多角度地看待医生,给医生一个更为公正的评判。
10月24日下午,我们一行4人来到交大一附院体验医生。对我这样很少接触医生的人来说,这种即将到来的新鲜体验真是让人兴奋。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首先来到耳鼻喉科专家诊室,大约7平方米的诊室中,挤着两名医师和十几号病人,其中一个女医生大概50多岁,是个教授,手里的病历、影像资料一个接一个,身边的病人一个接一个,可她依旧很耐心。她身边坐着一位40多岁的男医生,在旁边辅助工作。房间挺热的,但他们的工作一刻也没有停止。
一下午,有好几个病人让我印象深刻。有一个病人被叫到名字时一脸愁苦地坐在医生面前,把她的情况解释了一通。老教授说,她需要做个手术,还拿出纸和笔亲自写下时间,自己的电话号码,并反复叮嘱病人要准时到,到了就给她打电话或发短信,她会帮病人安排住院,不然会耽误病情。周围围了好多人,乱哄哄的,但她还是耐心地一丝不苟地解决每个病人的问题。还有一个病人来的时候拿着病历和CT,老医生抱怨道:“不要老做CT,对身体不好,还老花钱。你这已经有好大好转了。”病人听完安心的笑了。是啊,医生的安慰是对患者最大的安慰,病人有什么病痛都可以放心的跟医生讲,等着医生给他们评断,此时,医生无疑是他们最信任的人。一句“好着呢”,会让病人顿时安心;有了治疗方案,他们才能安心的走出诊室。
有个护士中间跑进来问老医生看了多少号病人了,她指了指电脑上的记录“这18个再加这33个”护士不好意思地说:“可以其他人在开会,还有20几个病人要挂号......”“20几个不在话下,么问题。”豪爽的话语让我感受到了医生的责任和温情。
老医生也是有原则的。身边为一堆人,乱哄哄的,还有人大声打电话。她吼道:“你干啥呢,这是看病不,我这儿又不是菜市场。”有病人插队,她说:“我这儿又不是咨询处,你前面有病人呢!”看来平时人家说的医生老爱发脾气是这样子的。
我不需要杜撰和美化,这就是我见到的医生,这就是我最真实的见闻和最真切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