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中午,文治书院学生党员干部与14期党课学员齐聚书院党团活动室,就王岐山同志推荐的《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的读后感以及对我国当前的启示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和讨论。文治书院学生党员干部、14期党课学员代表及11级常任导师刘瑜、孟建芳参加了此次交流会。
会上,11级第二支部书记葛柳华首先提出了他的观点,认为革命是根本性的,革命的成功可以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否则将会导致社会的动荡不安。11级第一支部宣传委员周资贵将革命爆发的原因归结为两类:一是旧的生产关系不能容纳已经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生产力的再发展,二是劳动者由于剥削压迫不能照旧生活下去,所以才会爆发革命。而11级第三支部书记赵丕业认为,革命虽然可以推翻旧制度、建立新制度,但过于激烈,往往会发生流血冲突;改革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符合现阶段中国的国情。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革命与改革的关系,结合当代中国国情具体分析。
随后,第14期党课学员代表阐述了他们的看法。学员金鹏灿深入剖析了“革命的目的”这一主题。他首先回答了什么是革命,接着从经济、民主等多个角度分析了革命的目的;最后他从“历史是由谁创造的”这一问题出发,经过层层剖析,得出“历史的引领者是时代的精英”这一结论。
学员夏伟则从法国大革命起因谈起,他认为革命爆发的根源是经济方面的原因,正是由于经济制度设计的不合理,导致社会矛盾不断积聚,最终达到不可调和的地步。同时他指出,政治的不稳定放大了社会矛盾,而外来势力的挑拨则起到了火上浇油的作用。最后他从哲学层面对革命的爆发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探讨,引起与会人员的共鸣。
学员唐思训从英国光荣革命、法国大革命、我国辛亥革命、俄国十月革命以及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五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革命谈起,经过深入剖析,最终得出革命成功与否的判断标准:一是革命的目的是否达到,二是革命是否建立或保存了有效的制度。
交流会的最后,文治书院党总支副书记、学生党建办公室副主任罗盟同学针对此次交流会,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首先,他对大家的精心准备和热情参与表示了充分肯定,并提出“演讲者不一定博学,博学者不一定会演讲”,鼓励大家满怀自信地向他人展示自己,讲话做到条理清晰,才能给人留下深刻映像。同时提请与会的党员和党课学员积极关注国家大事和社会动向,坚定立场,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