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之际,文化自信问题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是党和国家在新时代背景之下最为关注的重点问题。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自信问题,他反复强调: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伟大复兴”。可见,文化自信是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之后又一个迫切需要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7月16日,为深入了解民俗文化,丰富自身的文化修养,社会民俗文化实践小组前往西安民俗博物馆。馆内藏品充分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和关中民俗特色。
7月17日,为丰富自身历史修养,小组成员前往华清宫景区,参观了西安事变纪念馆、五间厅、兵谏亭等著名红色革命纪念地,使得团队成员感受到了敢于牺牲、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7月17日晚,小组成员观看了大型历史山水舞剧《长恨歌》。该剧重现了1300多年前华清宫里李隆基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一显大唐盛世的奢华与繁盛。
7月29日至30日,小组成员还前往甘肃会宁开展为时两天的社会实践活动。会宁不仅是革命老区,又是刚刚实现脱贫摘帽的国家深度贫困县, 不仅可以寻访红色历史,学习长征精神,还可以在这里开展基于乡村振兴而开展的农村民俗文化调研活动。
29日上午,小组成员来到了当地的长征胜利纪念馆——会师园。
此次参观让小组成员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了会宁地区“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团结一致,敢于胜利”的会师精神。
每年的农历六月十九日,桃花山都举行为期五天的盛大的庙会。29日下午,小组成员回旅店稍作休整后,前往桃花山参加当地庙会。
在这里,小组成员观看了戏曲表演、了解了当地独特手艺,让小组成员感受到了当地的民俗之美。
30日,小组成员前往参观了会宁剪纸。白银市的剪纸艺术中,会宁县剪纸尤为突出,在2011年被列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它主要分布于会宁县的乡镇和各地农村中,以甘沟驿镇最为出色。在此,各式各样的剪纸令小组成员叹为观止,了解了会宁剪纸是表达人们日常生产生活和祖厉河流域的农耕文明的一种载体,是会宁人民世代相传的一种古老艺术形态。
之后,小组成员前往参观了会宁皮影文化艺术馆。会宁皮影已被列入甘肃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着上千年的历史。艺术馆内琳琅满目的皮影,让小组成员又一次体会到当地民俗之美,并深刻体会到传承、发扬我们的传统民俗是重中之重。
30日晚,小组成员观看了当地的皮影戏表演并采访了一位表演的老师傅。老师傅称,非常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能够了解我们会宁皮影,让皮影戏更好地传承下去,在国家的政策保护下,皮影的未来会越来越好。小组成员听后收获颇丰,并下定决心要一起宣扬当地的民俗文化,让其越来越繁荣。
本次实践活动不仅寻访了红色历史,学习了长征精神,还开展了基于乡村振兴而开展的农村民俗文化调研活动,小组成员受益良多。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一步一步提高,但是民俗文化却逐渐淡出人们生活,大家认为,我们应该宣扬文化自信,传承传统民俗文化,做新时代传统文化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