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身后颜真卿手书的庄严雄厚的“书院门”三个大字在视野里逐渐模糊,崇实书院暑期“文武双全”工作坊——翰墨通逸书法课程也圆满结束。在过去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书法系2017级学生周俞林带领假期留校的数十名同学开启了一段中国传统书法文化的学习之旅。
戌昏练字
每周三和周六晚七点是同学们集中学习的时间。每次课上,周俞林不仅向同学们详细的讲解专业的书法知识和文化背景,而且耐心指导每一位同学动手练习基本的书法笔画。基于想要同学们领略学习平稳方正、结构严谨的楷书的课程目标和能让同学们比较容易吸收理解的现实考虑,此次课程选取了赵孟頫精美绝妙、用笔简练的《道德经》作为练习的取法的对象。同学们写的最多,也最有心得感悟的是“夫”“生”两个字。这两个字虽然简单,却蕴含着书法的基本笔法和框架,初学者想写好也属实不易。周俞林在看完每位同学的书写之后,会一一作出中肯的评价。同学们获益匪浅,更加注重结字的严谨、笔画的穿插、横竖撇捺的位置错落。

对于书法的学习,周俞林引用了赵孟頫的一句话:“学书有二,一曰笔法,二曰字形。笔法弗精,虽善犹恶;字形弗妙,虽熟犹生。学书能解此,始可以语书也。”可以说,这些专业的知识和实际的经验让同学们有了更加深刻的体验和认知。
东亭观碑

8月8日晚,同学们到学校东亭观看碑刻,进行了一次意义非凡的课外实践。东亭是昔日白居易种竹遗址,亭内有几块碑林原碑复件。同学们先是学习了启功先生所题的东亭两个大字,接着又欣赏了墙壁上由陕西师范大学著名教授霍松所书的《养竹记》全文。最后便是周俞林为同学们一一讲解《九成宫醴泉铭》《曹全碑》《集王圣教序》几块碑的内容及创作背景。虽然大家平时经常经过东亭,但从未曾如此细致留意过这些碑文,此次的实地考察让大家充分了解了身边的书法之美。
造访书室
为了让同学们感受书法生活的氛围和气息,8月15日,周俞林带领同学们参观了书法系学生日常学习的教室,让大家切实体验了一个书法生的学习状态和生活情调。教室地处校园一隅,周围环境清静非常,教室里满是笔墨纸砚,书香四溢,墨气盈鼻,处处充满了书法艺术的气息。
游书院门

作为本次翰墨通逸课程的收官之旅,最后一堂课,同学们来到西安书院门文化街开展实地学习。除了向同学们介绍一些老店铺的题字和对联,周俞林还向同学们详细讲解了什么是制作精良的笔、质量上乘的纸、用料考究的篆石等专业知识。同学们现场观看了一些民间书法家的作品,虽然缺乏经验,但通过课程的学习和周俞林现场的讲解,还是能有大致的感知与判断。在于右任故居旁,大家似乎感受到了百年来关中学府对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深厚的滋养,也似乎看到那个早已远去的长安。
通过此次翰墨通逸书法课程的学习,同学们不仅对于书法这一中华传统文化最凝练的物质外化有了整体的感知和实际的体验,且产生了更多对书法的基本认识和情感共鸣,以这一轻松愉快但意义非凡、收获满满的方式度过了暑假。

希望同学们以后能继续用自己的热情探索和学习书法艺术,正如周俞林同学所说:“取会风骚之意,本乎天地之心,感受笔墨间蕴含的温度,在日益喧嚣的外部环境中寻找到一份心灵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