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旬,崇实书院暑期实践团队来到四川成都,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为指导方向,对成都城市多层次发展情况进行相关调研,从“文化”“教育”“经济”“旅游”四个方面开展为期四日的特色社会实践。

7月16日,团队对成都经济情况进行调研,走访了成都主要商业区。第一站,来到成都国际金融中心,简称“成都IFS”。调研团队采访了部分工作人员,他们提到:“自2月以来,成都IFS推出各项刺激销售的活动和服务,效果显著”。其中一位吴女士认为:“IFS能够获得成功,主要是它做了大量与艺术、时尚相关的活动,把成都IFS打造成一个多元生活方式体验地,并且引入了强大的品牌组合,但最终要的还是利用城市力量发展自身、反过来又回馈城市。”这正是城市多层次发展的一个重要机遇,成都IFS反映了这座西部城市是如何通过与国际交流、开展文化引进与输出活动,努力建设成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第二站,调研团队来到成都的东门码头。老码头灯火通明,一艘艘满载游客的五蓬船沿着锦江缓缓驶过,河边成排的小酒馆里人声嘈杂。当地一位大排档老板告诉调研团队,“锦江夜游”项目已运营数年,成千上万的人乘船游览,越来越多的人来到九江大桥,这已成为成都夜生活的新休闲方式。作为去年“夜间经济十强城市”之一,成都的夜间经济对其整体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影响。夜间经济是当前城市经济竞赛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城市的多层次发展更需要借此带来新活力。
经过第一天的调研,调研团队认为成都作为一个西部城市正发挥着其巨大的潜能,其经济增长速度是十分可观的。但对于城市的多层次发展而言,成都的经济不应局限于自身的快速增长,更应与其他产业、行业紧密联系起来,满足市场上多方的需求,如同茶文化、饮酒文化、三国文化等文化相结合,同互联网、新型教育、制度创新等多方位紧密结合,从而推动城市全方位发展。
7月17日,调研团队对成都旅游情况进行调研,走访相关旅游基地。首先,调研团队来到位于武侯区的武侯祠,其始建于章武三年,原是纪念诸葛亮的专祠,后合并为君臣合祀祠庙。队员采访了几位带着孩子来此游览的旅客,他们纷纷表示带着孩子来感受其所蕴含的深厚的三国历史文化。武侯祠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文化的缩影,是儒家思想的集中体现,虽经过几次大战受损,但经过历朝历代政府的重修以后依然保存到现在,可以看到它具有沉重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不论是武侯祠的传承发展,还是成都旅游景区开发、城市多层次发展,都需要借助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力量,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增强经典在旅游市场上的影响力,依靠旅游资源提高城市的知名度。
调研团队走访了几个旅游区,发现成都许多旅游景点都是与古蜀文化联系在一起的,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它非常善于利用这些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但同时,调研团队发现这些景点具有过于同质化的缺点,其宣传重点、旅游产品等都有高度相似性,不利于旅游资源的多样开发。
队员徐梦飞在调研结束后发表了自己的感想,她认为多层次发展的要求给成都旅游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旅游业反过来对城市的多层次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以成都为代表的西部城市都需要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并且尽力避免同质化旅游开发,可以多渠道开发相关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市场调研开发创新旅游产品、建立相关旅游文化数据库等,紧跟时代发展潮流、世界文化潮流,推动构建内陆多层次开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