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晚,崇实书院西迁精神读书会新一期经典品读会在崇实书院会议室展开,人文学院教授韩鹏杰、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陆卫明和各位老师、同学一起品味了《道德经》和《孟子》的深刻意涵。
韩鹏杰分享了他对《道德经》第六十六章到第六十八章的理解。韩鹏杰指出,第六十六章讲到,大江大河要由细流汇聚,上位者在下位者面前须谦虚辞让,不争者方为得道者。韩鹏杰认为,在讲述“道”时,老子运用了比喻的方法使其形象化,但当本体和喻体相似度很高时,反而局限了人们的思维,在这一意义上,“不像”的比喻是更好的比喻。但由于人们往往听不懂这般抽象的比喻,老子选择放弃比喻而直接教授人们如何去做。韩鹏杰总结出,若想做一个好的领导者,须有慈母的情怀、节俭的品格和敢为天下先的格局。他在介绍第六十八章时讲到,“善为士者不轻易动武,善战者不轻易发怒,善胜敌者不轻易与人发生冲突,善用人者谦卑而不与人争”是老子重要的思想,希望同学们能够深刻体会。

陆卫明讲解了《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的一部分。陆卫明指出,统治者把天下让给人容易,为天下发现人却很难。孔子是世之圣人,亦对为天下发现人的尧舜大加赞扬。陆卫明说:“文中推崇陈凉这样的豪杰之士,为陈相兄弟背叛师门、抛弃儒学、转从许行(农家代表)的行为感到愤怒。”陆卫明介绍子贡和陈相兄弟的故事,在孔子的弟子中,子贡对孔子的感情尤为突出,他独居庐墓,为孔子守了三年又三年的丧,情之真切与深厚令人动容。陈相兄弟转从许行,认为如果听从许行的学说,市场上流通的一切就有了统一的标准,更容易被衡量,但孟子认为万物本就有差异性,许行的说法是不合乎实际的。只有抛弃虚伪,面对真实,才能治理好国家。

在品读会中,大家踊跃发问,气氛活跃,纷纷表示,“之前没读过《孟子》,现在发觉读一读是很有必要的。”每个人得到的启示、收获,甚至疑问,都是珍贵的,举办经典品读会的目的无外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