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下午,文治书院邀请学校理论宣讲团成员、法学院副院长丁卫为书院全体党员、26期入党积极分子做题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与‘法治’的中国道路”的报告。

丁卫副院长从“合法性”这个概念的三个方面:认受性、正当性与合法律性切入,以“德艺双馨”为例,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说明。他谈到,“认受性”就像是“艺”的作用,形成了人们认识的基础框架,“德”的建立为“艺”提供了价值判断,让它有了“正当性”的价值,并力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只有依法治理,才能极大地增强执政的合法性基础。丁卫副院长用“合法性-依法性”的理论框架来分析现实中的一些案例,从尼克松的“水门事件”到克林顿的“拉链门事件”,从陈羽凡吸毒案到高晓松酒驾案,诠释了“合情”与“合理”在不同历史条件下、不同认知环境中的异同。
丁卫副院长重点讲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历史变迁。1949至1978年,我们尚且处于“意识形态合法性主导”阶段,以阶级斗争为纲;1978至90年代中期,邓小平同志“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核心思想说明我国进入“政治绩效合法性主导”阶段;90年代中期至今,我国进入“制度创新合法性主导”阶段,“依法治国”理念的深化便是这一时期思想的代表。在21世纪的今天,面对复杂的、流动的、变迁的社会,只有法治才能作为执政合法性的来源,只有法治才符合现代民主政治的价值诉求和发展规律。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有助于提升民众对执政合法性的价值认同,也符合我们对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
丁卫副院长说到,法治要走“中国道路”,不能人云亦云地存有所谓“先验的观念”,更不能对中国法治建设存有某种消极的预设亦或是思想偏见。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的有机统一是我们意识形态领域的优势,建设“民为邦本”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我们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党规国法并举、法治德治结合的多元法治体系是我们制度的创新。他讲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享誉全球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告诉同学们不仅仅要关心自己的命运,更要心系世界各国人民的命运。
文治书院党总支委员孟建芳总结到,今天的讲座从法学的角度,拓宽了同学们的视野,深化了思想认识,提升了同学们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与‘法治’的中国道路”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