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11日,人文学院举行2018年度访学归国教师汇报交流会,访学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的8名教师分享了各自的学术收获及心得体会。
音乐教育中心梁睿于2016-2018年在巴菲特的母校——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的孔子学院学习工作。她分享了个人的音乐学习经历,介绍了在孔子学院的工作开展情况。形式多样的中外文化融合体验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书法系杨晓萍于2018年度访学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访学期间的合作导师是萧丽玲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画、中国戏剧、中国印刷文化。她分享了锦绣学习的主要内容和在各大图书馆、博物馆借阅古籍,阅读珍藏版学术资料的宝贵经历。
传播学系刘婵君访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黄金辉传播与信息学院,她分享了访学期间“中国社交媒体的政治参与”的研究成果,目前已有文章陆续见刊。她还介绍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务实、踏实、接地气,并且具有鲜明的跨学科特色的学风,也分享了新加坡的多元文化给自己留下的深刻印象。

社会学系杨张博访学美国德雷塞尔大学,期间他跟从合作导师聚焦中国拜年网的数据并进行分析,目前有5篇权威文章见刊。杨张博细心地梳理了他在访学之前、之中、之后的细节,并从生活和学习两方面向即将出访的教师给出了建议。
社会学系彭瑾于2018年参与“青骨项目”,访学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布朗学院。访学期间,她对于发达国家的社会工作发展状况和趋势策略有了进一步了解,并旁听课程,参加艺术社会工作工作坊、社会工作督导培训,建立学术关系。她提醒即将出国的青年教师应重视与合作导师沟通,在出访前做好计划能够事半功倍,访学期间不怕丢脸才能突破语言关。

社会学系杨江华访学康奈尔大学。他在经济与社会、社会不平等研究中心旁听了社会动力实验室的课程,了解了实验和模拟过程,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上取得了一定突破。除学术汇报之外,他更侧重于经验分享,对于择校、申请、融入等方面给出了建议。
社会心理研究所赵靓访学温哥华西蒙弗雷泽大学。访学期间她旁听大数据系统,其翻转课堂辅以课下office hour的教学方式使得课程的学习更深入和充分。她认为大数据、人工智能给社会科学研究注入了新鲜血液。

社会学系帅满访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该校的中国研究中心是海外中国研究的关键阵地,汇集了人类学、社会学等各个研究领域内的专家和顶级学者。访学期间她收获破多:独立发表4篇论文,包含SSCI、权威、C刊、集刊等,获省部级课题一项。
人文学院党委书记马晓彬指出,出国访学教师的行前教育和归国汇报是学院的规定要求。汇报交流既是对访学成果的梳理与总结,又是访学经历经验的分享,对访学教师和即将申请出国项目的年轻教师而言都有很重要的意义,希望各位老师系统总结一年访学的成绩,并在2019年的工作中呈现更精彩的业绩。
王伟副院长表示,本次汇报分享也是对于访学生活文化的反思。出国访学教师回顾访学生活的同时,总结学术收获,同时梳理看待问题的方式方法、发现访学期间的成长与经验。她期待老师们在访学归国之后能顺利适应国内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弘扬爱国奋斗精神,为学院改革发展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