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院部动态>院部动态>正文
院部动态

喜迎十九大“聆听红色经典音乐系列讲座之黄河大合唱”举行

日期:2017-09-21 09:24 浏览量:

为迎接十九大的胜利召开,营造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丰富党员组织文化生活,9月19日,人文学院音乐教育中心党支部“喜迎十九大聆听红色经典音乐系列讲座”的首场讲座在主楼E座703会议室举行,人文学院机关党支部、社会学党支部、艺术设计党支部、中文党支部、书法党支部、学生党支部参加此次活动。

作为首场讲座主讲人,音乐教育中心李娟副教授选择了“黄河大合唱”这一经典的红色艺术作品。

讲座开始,李娟老师将大家的思绪带回到了1939年那动荡、战乱的中旧中国,并提出问题“在这样的时代,表达自己爱国情感最好的方式是什么?”答案显而易见,是音乐。李娟老师指出,相对于文学、绘画等其他艺术门类,人类的大脑皮层感知音乐是最直接的,因此音乐最能直接的激发人的情感,这也是在那个动荡的时代,能够涌现出如此多经典的红色音乐作品的原因。

在介绍了这首作品的作者冼星海的生平后,李娟老师指出,《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也是最有影响的一部代表作,由诗人光未然作词,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号角,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

《黄河大合唱》是一个多乐章的声乐套曲,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在赏析套曲的开章《黄河船夫曲》时,李娟老师为大家介绍了我国民歌的大致分类:号子、山歌和小调。这首《黄河船夫曲》是一首经典的劳动号子,表达了当时黄河上的船夫在汹涌澎湃、排山倒海的黄河面前奋勇向前、不屈不挠的伟大形象。

随后,李娟老师通过自己独到的见解,使大家了解到《河边对口曲》的创作手法:不同的歌词,简单的旋律,却在丰富的音乐表现手段下使听众耳目一新,不但不会产生审美疲劳,反而让听众更加直观的感受到了在河边的这两个身逢乱世的普通人遭遇战争,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绝望的心情。

《黄河大合唱》的最后一个乐章是《保卫黄河》,歌曲采用了齐唱、轮唱的演唱形式。歌曲中使用了三个声部进行轮唱,将“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等气势磅礴的画面表现得淋漓尽致,各个声部此起彼伏的音响效果象征了在抗击日本侵略者战场第一线的中华儿女,犹如一个个此起彼伏的浪花,最后汇聚成惊涛骇浪扑向敌人的壮烈情景。

最后,李娟老师在简单讲授了声乐发音的基本方法后,与所有参与讲座的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演唱了这首气势磅礴的《保卫黄河》,大家仿佛回到了那个年代,感受着音乐带来的革命激情。

讲座在大家的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本次讲座是音乐教育中心党支部为了迎接十九大胜利召开而做出的一次亲历践行,通过以音乐的形式讲授党的历史,将严肃和理性的历史转为形象化、生动化的表达,是一次直观的红色教育体验。音乐是情感的结晶,是生活的凝聚,是曲调和歌词的融合,红歌红曲中所蕴含的悲愤的控诉、深沉的情感、民族的自豪、歌颂的喜悦等等情绪,一定能够触动人心最感动之处、触及灵魂最深刻之处、触及思想最崇高之处,以感性形象的方式,加强教师和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和支部建设。

在以后的时间里,音乐教育中心党支部还会推出一系列红色经典音乐讲座。

文字:音乐教育中心党支部 刘俊峰
编辑:星 火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