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院部动态>院部动态>正文
院部动态

一附院志愿服务组织、项目、个人

在2017年度交大青年志愿者先进评选中获佳绩

日期:2017-06-07 15:48 浏览量:

近日,在2017年度西安交通大学青年志愿者组织奖、项目奖、个人奖评选活动中,我院志愿服务工作“连中四元”——“蒲公英”志愿服务队获“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儿科、新生儿科、检验科“真情守护19载——西安福利院孤残儿童义诊关爱项目”获“青年志愿者优秀项目奖”,“蒲公英”志愿服务队指导教师——门诊部吴楠、志愿服务队队长——宗濂书院临床54班危望双双获得“优秀青年志愿者”荣誉称号!

作为国内最早开展志愿服务工作的大型公立医院,一附院的志愿者文化有着丰厚的土壤和积淀。近年来,为积极响应国家卫计委“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和“志愿服务在医院”活动号召,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促进和谐医患关系构建,医院团委多措并举,多管齐下,通过打造“蒲公英”志愿服务品牌,在志愿者招募培训、日常管理、考核评优、典型树立等方面形成了具有一附院特色的经验模式,“蒲公英”门诊志愿者、钢琴志愿者、医疗志愿者着力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积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通过树立“邓景元康复志愿者团队”与“王健生‘西北协作组’志愿者团队”两支专业性、长效性的金牌标杆团队为典型,深度凝练、升华医院志愿服务精神,扩大医院志愿服务工作的社会影响力;通过倡导“一科一品、一团一品”及志愿服务项目化运作理念,鼓励各团支部根植科室志愿服务工作的沃土,打造专业特色突出、示范效应鲜明、社会影响广泛的志愿服务项目品牌,其中“真情守护19载”——儿科、新生儿科、检验科西安福利院孤残儿童义诊关爱公益项目、“爱让生命解冻”——神经内科“渐冻人”志愿关爱项目、为了“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财务部“33”团队帮扶山区小学项目等都是在推动志愿服务项目化管理运作过程中涌现出的优秀范例。

如今,在一附院,志愿服务的文化氛围日渐浓厚,每逢医院举办重大活动,都可以看到志愿者的身影。医院已经构建起了“医疗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体系规范建设—医院双向志愿服务模式—志愿服务在医院文化创新”的特色志愿服务工作模式,寻找到了一条使参与人员有动力,患者、社会、医院都受益的志愿服务工作的有效路径,在树立起一附院良好社会形象的同时,有力地弘扬了志愿服务精神,激发了社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附:我院在2017年度西安交通大学青年志愿者先进评选中获奖的组织、项目、个人事迹

【西安交通大学“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

——“蒲公英”志愿服务队

蒲公英,寓意着“停不了的爱”,看似轻盈、渺小,却象征着不屈不挠,无私奉献。成立于2013年9月,根植于交大一附院沃土、拥有近千名在册志愿者的“蒲公英”志愿服务队,正是借用了“蒲公英”的美好寓意,希望每位志愿者像“英子”一样,将文明、健康、温暖传递到需要帮助的患者身边。

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蒲公英”志愿服务队已拥有相当完善的管理体系,多渠道的招募模式,网罗着省内各大中专院校学生、医院职工、社会爱心人士加入志愿者队伍;开展包括志愿服务精神、医院概况、沟通技巧、服务礼仪、院感预防、志愿服务岗位技能在内的完善的志愿者岗前培训课程;从独创的“志愿者护照”、印章签到法、领队带班制到志愿者餐补、车补以及“探秘医院之旅”、“优秀志愿者”的小福利无不彰显着志愿者日常管理的规范细致,体贴入微。目前,“蒲公英”志愿者已实现了在医院门诊的全天候、全流程覆盖,包括在门诊导医台,就诊卡办理处,自助办卡扣费机、打印化验单、影像报告机,科室门诊护士站,门诊西药房大厅,急诊分诊护士站等12个站点为患者提供就诊帮助,助力医务人员提升服务效率、改善服务质量。同时,“蒲公英”钢琴志愿者门诊音乐角,每周定期安排志愿者演奏,抚慰患者焦虑情绪,传递医院人文关爱。

一附院“蒲公英”志愿者服务队自2013年成立以来,参与门诊服务的志愿者累计达到1057人次,累计服务时长6409小时。曾获2014年西安交通大学“青年志愿者优秀项目奖”,先进事迹还曾获得华商网、交大新闻网以及《西安晚报》的关注与报道。

一切很美,“蒲公英”志愿服务队邀你一起向前。

【西安交通大学“青年志愿者优秀项目奖”】

“真情守护19载——西安福利院孤残儿童义诊关爱公益项目”

“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太大的地方,有妈妈爱,有爸爸疼……”这些看似再平常不过的要求,却是福利院孤残儿童心中难以实现的梦。在西安市儿童福利院,也有这样一群过早承受命运不幸的孩子。1998年的春天,一支由交大一附院儿科、新生儿科医护人员组成的医疗志愿服务队走进了他们身边,为孩子们义务查体,团队后续又有检验科的检验师们加盟。19年来,一附院的“白衣天使”成为了孩子们的“特殊爸妈”,与福利院和社会各界的关爱一起,精心呵护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

1998年至今,每年的学雷锋月,交大一附院儿科、新生儿科党团支部都会携手检验科党团支部奔赴西安市儿童福利院,看望孩子们并进行义诊。除了送去医务人员捐赠的衣物、精心挑选的玩具,更重要的是发挥医疗专业优势护佑孤残儿童的身体健康。由于福利院的孩子大多是被遗弃的唇裂、腭裂、先天性心脏病、脑瘫、苯丙酮尿症等患儿,每次义诊时医务人员都会分为诊疗、护理、检验等服务组,通过详细的查体,对于先天性遗传代谢病患儿给予专业的喂养和护理指导,对于发现患有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患儿进行采血、化验,并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同时对福利院卫生所的医疗保健工作给予指导帮助。

寒来暑往19载,每年去看望福利院的孩子,早已成为一附院儿科、新生儿科、检验科医护人员深深烙印在心中的习惯。在付出关爱的同时,孩子们纯真的笑容,对“医生爸妈”的信任和依赖,同样给予义诊队员强大的爱的力量,坚定了他们每年都要将弘扬正能量的学雷锋义诊坚持下去的信念。19年来,很多新鲜血液加入了团队,爱与责任在一代代义诊队员身上得以传承,雷锋精神也在一代代义诊队员身上得以发扬光大。19载携手同行,19载真情守护,交大一附院“西安福利院孤残儿童义诊关爱公益项目”都将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西安交通大学“优秀青年志愿者”】

“蒲公英”志愿服务队指导教师——吴楠

“祝福每一位同学,在今后的行医之路中都能秉承如一附院院训一般的信念:厚德 、博爱 、精医、卓越,明天我们门诊大厅见!” 每一次的志愿者岗前培训,楠哥都会用医院院训为结束语作为对志愿者的鼓励,而这句鼓励语在队伍成立4年来进行的近20次志愿者培训中,已分享给了近1000位心怀大爱的志愿者!

被志愿者们亲切地称作“楠哥”的就是第一附属医院门诊部主管吴楠,从2013年9月开始,作为一附院“蒲公英”志愿服务队的指导教师,吴楠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全力投入志愿者的各项管理工作中去,科学设置志愿服务岗位,用心钻研志愿服务培训课程,有效激发志愿者热情,定期开展志愿者回访,高度关注志愿者诉求,与志愿者做朋友、提升志愿者的归属感。。。。与那些在门诊大厅默默奉献的志愿者一样,吴楠在幕后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只为带给志愿者家一般的感觉,只为一附院志愿服务工作能更好。。。面对越来越庞大的志愿者队伍,和志愿者管理愈加规范化、科学化的要求,吴楠,交大一附院“蒲公英”志愿服务队指导教师的使命依旧。。。

【西安交通大学“优秀青年志愿者”】

“蒲公英”志愿服务队队长——危望

他叫危望,1996年出生,现为我校医学部临床医学专业大二学生,我院“蒲公英”志愿服务队队长。别看小伙子年岁不大,入校时间不长,但却是一位“资深志愿者”。2016年4月,还是大一新生的危望便积极参与到交大120周年校庆的志愿服务中去,并凭借出色的表现获得“优秀志愿者”称号;同年9月,作为交大一附院60周年院庆活动学生志愿者队长的他,带领逾100人的学生志愿者团队,圆满完成了中美健康峰会、“一附院之夜”文艺晚会等重要活动的志愿服务工作任务。2016年10月,危望接棒一附院“蒲公英”志愿服务队,成为第三任志愿者“掌门人”,在他的带领下,“蒲公英志愿者服务队”开设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更方便对志愿者工作进行线上宣传与推送;积极拓展招新渠道,网罗西安各高校的志愿者加入进来,壮大志愿者队伍,扩大“蒲公英”影响力。在他与小伙伴的共同努力下,“蒲公英”志愿服务队的服务时段从最初的“清晨一小时”扩展到了如今从周一到周日,一周七天覆盖门诊12个岗位的“全天候”志愿服务。在危望和他的团队成员心中还有一个大梦想:那就是将“蒲公英”打造为省内、国内一流的志愿服务品牌!

“做志愿者虽然挺辛苦,但帮到别人时收获的一个微笑、一句谢谢,都会让人一天都有好心情。”危望笑着说。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淡漠、疏离,志愿服务像一双手,拉近了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希望我们团队中许多像危望一样的青年志愿者能如同“蒲公英”的英子一般,将爱心、温暖传递到需要帮助的人身边,你们的青春一定会因为奉献绽放出愈发耀眼的华彩,镌刻下更加隽永的回忆!

文字:一附院
编辑:力 行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