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院部动态>院部动态>正文
院部动态

西安交大国际教育学院与施甸县第一完全中学共建中国国情教育基地

日期:2025-05-21 09:29 浏览量:

5月13日至15日,西安交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组织来自俄罗斯、蒙古、泰国、缅甸、马来西亚、越南、马拉维、法国、卢旺达、巴基斯坦和伊拉克等十一个国家的十二名国际学生,赴云南省施甸县开展“感知中国”社会实践活动。活动期间,西安交通大学与施甸县第一完全中学正式签订"中国国情实践教育基地"协议并挂牌,为教育帮扶和中外文化交流搭建了长效平台。

国情教育基地挂牌 教育合作谱新篇

5月13日,"西安交大国际教育学院中国国情实践教育基地"签约暨授牌仪式在施甸县第一完全中学举行。西安交大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纪婷与施甸县第一完全中学副校长徐青清共同签署共建协议并为基地授牌。西安交大挂职施甸副县长吴关龙、施甸县教体局相关领导以及施甸第一完全中学党委书记李友赛和西安交大挂职施甸第一完全中学副校长曹培松参加签约仪式。

吴关龙向学生们介绍了施甸县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教育发展情况,对国际学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施甸县第一完全中学党委书记李友赛介绍了学校的师资和班级基本概况,对西安交大国际教育学院在教育帮扶方面的工作表示感谢。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纪婷介绍了国际教育学院的“感知中国”社会实践活动情况,表达了对此次活动的期待,并向施甸县政府对国际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大力支持和精心安排表示感谢。

国际学生们与西安交大研究生支教团施甸分队成员分别进行了自我介绍和热烈交流。施甸县第一完全中学作为西安交大国际教育学院中国国情实践教育基地,将成为西安交大国际学生了解中国国情、开展社会实践的重要窗口,同时将有力推动当地教育国际化进程。签约授牌仪式后,纪婷副院长代表西安交大国际教育学院向基地的中学生们赠送了一套《全球通史》,希望为中学生们打开一扇通往世界的窗。

多元文化进课堂 童心相通促交流

在施甸第一完全中学,国际学生们通过参观校史馆与航天展厅,深入了解了该校百年办学历史,体悟了杰出校友杨善洲同志"忠诚、为民、实干、奉献"的精神品格,并学习了神舟十六号乘组航天员桂海潮校友的先进事迹。

国际学生们分别在施甸一中、万兴中心小学和五楼明德小学的课堂上,为孩子们带来了精彩纷呈的文化展示和文化交流。他们通过多元形式生动展现了本国独特的文化魅力:身着民族盛装的蒙古、巴基斯坦、越南和马拉维学生现场演示本国服饰,手工艺作品,教授特色问候语;俄罗斯学生以视频镜头带领大家领略西伯利亚雪原的壮阔;缅甸同学生动还原传统节庆的欢乐盛况,传统舞蹈表演要领;卢旺达学生用图片展示了"千丘之国"的地质奇观;马来西亚学生分享了本国街头美食文化;来自伊拉克和法国的学生分别开设了阿拉伯语和法语趣味课堂,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学习着新语言的发音。从风土人情到美食文化,从各国语言到传统服饰,国际学生们通过展示分享和游戏互动与当地中学生们进行了视听交融的文化交流活动,让当地中小学生们沉浸式感受各国文化魅力,拓宽了学生们的国际视野。


"看到中国孩子们对我们国家的文化如此好奇和喜爱,我感到特别温暖。"巴基斯坦学生伊莲娜在课后说。

感知真实中国 收获难忘体验

在万兴乡中心小学,国际学生们观看了学校社团的茶艺表演,观赏了该校国画老师们集体创作的茶主题书画,感受到了在笔墨流转中展现的中华茶文化的艺术之美。课外之余,他们积极加入学校的大课间阳光体育活动,与小学生们热情互动,在操场上挥洒青春活力。在欢声笑语中促进文化交流,传递健康理念,让大课间成为跨越国界的欢乐时光。在运动中共筑友谊桥梁。

在五楼明德小学,国际学生们与小学生篮球队和足球队进行了一场酣畅淋漓的中外友谊赛,在激烈角逐中增进理解,在欢声笑语中建立友谊;随后,他们参观了位于明德小学里的西安交通大学劳动教育实训基地,深入体验了独具特色的劳动实践课程。

国际教育学院将继续组织感知中国活动,为国际学生们提供更多了解和融入中国的“交小留阅中国”活动,感知今日中国,体验中华文化,了解中国故事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促进中外人文交流、民心相通,让更多的国际学生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

文字:国际教育学院
编辑:闻道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