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院部动态>院部动态>正文
院部动态

【审核评估促发展】学科交叉、产教融合、校企携手共育未来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西安交通大学未来技术学院本科人才培养工作纪实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25-01-16 17:30 浏览量:

西安交通大学未来技术学院作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试验田”,以“未来科技牵引、学科交叉支撑、产教融合驱动、开放探究教学”为建设理念,着眼未来科技领域与国家重大需求,不断深化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依托学校“6352”产教融合创新工程,积极探索“1121”产学研深度融合新模式,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深度融合,着力培养具有前瞻思维、能够引领未来发展的未来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围绕人工智能、储能科学与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医工学四个交叉学科方向,学院组建跨学科、产教融合的校企师资队伍,引入前瞻性、颠覆性科技项目,实施本研贯通、“课-项-赛”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已形成“100%学科交叉、100%产教融合、100%项目驱动、100%校企指导、100%本研贯通”五大人才培养特色。

图1 西安交通大学“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创新工程启动大会

“创机制”

强化项目驱动

构建“课-项-赛”相结合人才培养新模式

未来技术学院建立科技项目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导师团队以行业领军企业、大院大所的硬科技需求为牵引,以校企联合创新研究院为依托,聚焦未来十年的前沿性、革命性、颠覆性技术发展,在项目课程中指导学生进行科技项目研究,并指导学生以负责人身份申报大创项目、牵头参加高水平创新创业大赛。通过“课—项—赛”相结合的模式培养学生的组织领导能力、科研实践能力、应用牵引能力、创新创业能力,逐步实现未来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培养目标。

图2 “课-项-赛”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学院全面革新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项目为牵引,构建本研贯通培养方案,整合实验、实践、实训环节,适当压缩课程学分,为创新创业活动留足空间。以教改项目为抓手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目前已立项产教融合课程教改53项、产教融合教材教改11项,全面支撑产教融合课程及教材建设。

图3 以项目为牵引的本研贯通培养

学院响应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部署,牵头探索基于知识图谱的采集式学习模式改革,即以“建构主义学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论为指导,面向学习任务的自主探索式学习过程。未来技术学院“基于知识图谱的采集式学习平台”被列为西安交通大学“十四五”期间重要信息化建设项目,已完成一期建设,已有17门课程、5个项目在学习平台上试用,师生试用人数达24710人次。

图4 知识图谱采集式学习模式

“强师资”

推动双师育人

组建学科交叉、产教融合校企导师新队伍

未来技术学院建设了一支跨院系产教融合的“双师型”授课团队。围绕学科交叉、产教融合的课程内容需要,打破院系壁垒,集中校内优势资源,邀请来自15个学院的包括院士、领军学者、优秀人才在内的284位校内教师、以及来自航天科技集团、华为、西北电力设计院、中国电信等21家龙头企业及一流科研院所的86位企业专家参与本科授课,校内外教师携手培养未来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图5 产教融合课程上课场景

学院创新性地开展“多位教师同上一门课、校企导师同上一堂课”的教学模式,目前113门本科生课程中有101门课程为多名教师同上一门课,其中61门课程有企业专家参与授课,校内教师讲述理论知识,企业专家介绍该理论知识相应的企业案例和实践应用,打通从“基础理论-关键技术-落地应用”的知识环节,破解了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却不知该如何应用的问题,激发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

图6 校企专家同上一堂课

学院建设了一支学科交叉、校企融合的“双师型”导师团队。由院士、领军学者、拔尖人才、青年优秀人才组成的校内导师队伍,由龙头企业、一流科研机构专家组成的企业导师队伍,共同围绕重大项目指导学生开展科研活动,参与企业工程项目研究及实践实习。目前校内外导师团队共计214人,其中96位企业导师中,80%来自国有大型企业(研究所)、世界500强企业、行业领军高新技术企业。

图7企业导师指导学生进行科技项目研究

“建平台”

深化产教融合

构建科教融汇、校企协同育人新范式

未来技术学院加快建设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校企联合创新研究院,实施有组织的科研和校企协同的本研贯通人才培养,构建科研学术成果孵化器,促进创新成果落地,推动学院、研究院、孵化器“三位一体”协同发展,形成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良性循环。

依托学校“6352”产教融合创新工程、学院积极探索“1121”产学研深度融合新模式、校企协同育人的新机制,与航天四院、五院、六院,陕西轨道交通集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中国电信集团,中国通用技术集团、上海市浙江商会等大院大所、龙头企业共建校企联合创新研究院,开展科教、产教协同创新和人才培养。企业专家常驻校企联合创新研究院的实践育人平台,从真实的企业任务需求出发,深度参与项目课程授课、大创项目指导、创新创业大赛指导等人才培养各环节,真正做到为学生提供工程化实战环境,让学生在“枪炮声”中研究真问题、开展真科研、产出真成果。

图8校企共建创新联合体

图9 2024年4月,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吴岩调研未来技术学院校企联合研究院

学院着力建设研发测试平台。目前已有1000余平米未来技术创新实践平台,包括医工交叉平台、机类加工平台、轨交实验基地等,打造开放共享实验空间,为师生授课、科研及创新创业提供有力支撑。

图10 研发测试平台

学院以服务学校产教深度融合新模式、打造科技成果展示新名片为出发点,着力建设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的校级产教融合成效展示平台,并联合职能部门和专业学院,持续推进平台内涵建设,学院先后接待国家和省部级领导视察21次,兄弟高校参观考察调研30余次,成果展示大厅累计接待参观2000余人次。

图11 2024年1月,陕西省委书记赵一德、省长赵刚调研未来技术学院产教融合平台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情况

“育人才”

推动创新创业

开创未来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培养新篇章

未来技术学院积极鼓励支持学生在项目、竞赛中锻炼科研及创新创业能力,培育创新创业成果。通过三年半的探索实践已取得阶段性进展。

在科研训练方面,约7.1%的本科生曾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过SCI/EI收录论文,仅2024年就有4名本科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收录论文2篇、EI收录论文3篇;22%的本科生申请过发明专利或软件著作权,2024年有4名本科生以第一发明人身份申请发明专利4项,1名本科生以第一完成人身份申请软件著作权3项并获得授权。

在竞赛方面,经过项目课程学习和大创项目磨练后,113名本科生中有101人参加了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占比89%,43%的本科生获得过国家级或省级竞赛奖项,在2024年10月结束的第九届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8名本科生勇夺国家级金奖2项、铜奖1项,省级金奖3项、银奖1项;在第35届“腾飞杯”创新创业大赛中,本科生共获奖22项,其中创新赛道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创业赛道获银奖3项。

优秀学生及校友采访感言

储能未来2101班董博翔:所上的一门课程中多位老师轮番上阵,为我们讲解各自研究领域内的热点问题与典型案例,企业导师为我们带来了平日接触不到的行业一线视角和实践经验,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拉近了我们与产业前沿的距离,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学科与行业之间的关联。我深刻感受到学院为我们提供的平台和资源支持。以我们的项目为例,从最初的大创选题到项目的深入推进,从发明专利的申请到科研论文的投稿,从登上腾飞杯决赛舞台再到与西交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的合作,其中的每一步都有导师团队与学院的悉心指导和帮助。”

储能2201班王书恒:我认为学院在教学方面有两个优点最为突出:授课内容能够“多方面落地”,以及授课过程“去中心化”,企业和科研的加入,让咱们院不仅有第一课堂(教室),还有第二第三乃至翻转课堂。多教师、多场景教学,能够打破传统教学方式“一言堂”带来的知识偏见。

图12:通力协作进行的项目课程

储能2301班孙逸果:校企导师同上一堂课为我提供了宝贵的行业视角,企业导师的经验分享和职业指导,让我们能够接触到最前沿的技术动态和行业需求,这对于我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图13:项目课程的现场案例讲解

智能2201班许嘉秀说:“项目课基础上,我与指导老师开展了相关研究,并有机会在国际会议上发表了这项研究成果,进行了精彩的报告。这次经历,不仅增强了我的学术自信,也让我深刻认识到了科研与实际应用的紧密联系。

图14:大创经验分享会

图15:创新创业实践课程电致变色器件实验

医工2101班崔景竣:学院的特色项目课程,给予了我们接触和了解自身专业前沿技术的机会。在过程中我们锻炼科研思维,规范日常实验操作,提升动手实践能力。就我们医工学方向而言,大一学年的基础项目是与前沿技术研究院和物理学院合作展开,我们尝试了纳米材料制备、水凝胶敷料应用与造影剂合成等材料领域的崭新进展,也了解到CT、MRI、核素成像等影像学技术的前世今生;而在大二、大三学年中,中级、高级项目的内容设置则更进一步,无论是基于远算放大器的心电检测电路设计,还是基于FPGA开发板的程序设计,亦或是医学影像的评价处理,对于我们而言都是新颖而又充满挑战,从学期伊始的一无所知到采集学习中的拨云见雾,从格物实践的越发明朗到目标完成的大功告成,过程总是艰辛不易,而过程中所收获的知识、所掌握的技能,在一次次试错后的灵光乍现仍令人兴奋不已。

医工2301班曾令炜:项目课真正地让我将所学知识运用到了实际项目中。根据实际情况改进方法,迭代方案。同时在实践过程中,难免遇到不熟悉的领域,这需要我们采集式学习,我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有了很大提高。未来技术学院医工交叉方向为我们配备了医学,工科两方面的老师,让我对项目的临床实践和工程研发都有了清晰正确的认知。除此之外,我还有企业导师,能够对技术的市场化情况有所了解,明白市场的需求,真正做到产学研一体化。

图16:一附院影像科学习

未来技术学院作为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试验田”,将不断深化学科交叉、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为学生组建的产教融合、创新创业校企导师团队,以科技项目为驱动,激励学生将学习研究与科技前沿及产业关键问题相融合,勇担时代使命,投身创新实践。学院将持续做好关键领域、关键区域、关键环节布局,强化理念变革、大师引领、突破壁垒、国际互鉴、要素重塑、智能赋能、协同育人,加快培养未来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有力支撑未来产业创新发展,为国家需求、产业需要贡献力量。

文字:教务处 未来技术学院
编辑:李莉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