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守护学生健康的第一道关口,这里,一直在默默努力,为学生教学科研保驾护航。11月10日下午,校医院与学生面对面恳谈交流活动在校医院兴庆校区南三楼党员之家开展。校医院副院长郝雁、副院长徐蕾、党总支书记梁志静,后勤保障部质监办主管牛晨,校医院医务部、院办、护理部、医保办等职能科室负责人及校医院医学门诊部、创新港门诊部负责人及学生代表等60余人参加活动。
活动伊始,校医院徐蕾副院长介绍了校医院基本情况及近年来服务师生情况。她从医院一院五区的地理位置、5个行政科室10个业务科室的医院设置、全院50%硕士及以上高学历高职称的医师构成、新技术新业务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常见疾病预防、院前急救、高校医院职能履行等多方面介绍了校医院。她说,一直以来,校医院不断在探索提升为师生服务的能力。
她“力量”: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个著名的墓志铭成为千万医生的座右铭,也是校医院医务部主任、妇科兼全科医学副主任医师杨瑾对自己的要求。在临床工作中,她总是愿意对患者多“唠叨”几句,常常图文并茂向患者讲解病情,想方设法用电话、微信、QQ随访、指导、帮助多校区远距离师生患者。积极到书院、学院、中学、社区、农村等不同场景开展系列科普讲座。她总是认真倾听患者生理疾病以外的心理压力、焦虑和诉求。一直用不懈的学习敬畏医生这个职业,服务好师生。
这位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有多年三甲医院临床工作经验的医学硕士,2015年5月调至交大校医院工作以来,先后7次获单位“先进个人”“优秀员工”,历获2023年西安市碑林区第六届“中国医师节”最美医师,2022年碑林区卫健局疫情防控突出贡献奖,2021年后勤保障部疫情防控先进个人及后勤保障部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恳谈会上,杨医生通过在医疗工作中的诊疗案例,向学生讲述在工作中遇到的和病患之间暖心感动事。她说:“医生是专业壁垒强且带服务性的职业,必须专业与态度并重。诊疗过程中,医患目标统一,但认识上的差异带来的冲突常见。医生需要做到认真倾听,耐心解释,努力共情,充分包容。在制定专业诊疗方案的同时,寻找病患生理症状外的因素,给予心理疏导,个性化帮助学生解决健康/医疗相关问题,在取得患者认可和信任基础上,共同制定较长期的治疗和随访方案。”
通过杨医生的讲述,同学们看到了她在专业与人文关怀并重,心身同治的诊疗工作中,身体上的疾病取得满意疗效,心理上的焦虑等情况得到成功缓解,求助的师生们获得了医学上的支持……医生是需要不断学习探索的职业,医海无涯,医者仁心,杨医生用孜孜以求的“她力量”全心全意履行着医者职责。
“看到同学们就像看到20年前的自己”
张玉磊副主任医师,于2009年从陕西中医学院中医临床系硕士毕业后来校医院工作至今,擅长中医内科学、一针镇痛疗法。获2019年西安交通大学校级“优秀共产党员”,获2019年碑林区第二届中国医师节“最美医师”,2023年后勤保障部第三季度“服务之星”。
张医生讲道:“作为后勤保障部校医院一名医务人员,看到充满朝气、青春洋溢的同学们就像看到20年前的自己。作为校医,关注同学们身体疾病很重要,身心健康更重要。需要医务工作者细心一点,耐心一点。”
张医生是学生患者口中的“暖心大哥”,“粉丝”众多。很多同学遇到病痛,常常找他诊疗的同时喜欢和他聊天。他说,在日常诊疗工作中了解到,同学们经常遇到如摔伤、烫伤等常见急诊问题,面部痤疮、颈椎病、睡眠障碍等困扰同学们健康的身心问题。他为现场同学讲解了通过养成规律的生活作息,适度运动,减少甜食、饮料和刺激性食物摄入,劳逸结合,及时就医,静养等措施可以缓解和治疗这些常见病,希望同学们遇到健康问题要及时就诊,在就诊时能和医生充分沟通,医患相互配合,取得最佳疗效。
张医生通过和同学们分享他门诊治愈的鼻后滴漏综合征、肋间神经痛两个病例,告诉同学们,功能失调性疾病大多可以选择中医治疗,但药物只是帮助战胜疾病,真正治好疾病的你的“正气”。所谓“三分治,七分养”,治疗是一方面,更要有开朗、乐观、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配合。
目前校医院中医门诊就诊同学较多,张医生从就诊时携带病历资料和检查结果、就诊时选择合适的就时间(避免刚刚饭后,运动完后,或者情绪波动时)、就诊时病情描述注意事项、许多忌口的药物尽量不要去吃四个方面提醒同学们中医就诊时注意事项。
恳谈会后,学生代表还就关心的医保报销、医疗服务相关问题、生活作习、饮食习惯等对健康影响度等问题与校医院参会老师进行了广泛交流。
通过恳谈会,校医院参会人员和同学们进行充分面对面交流沟通,使同学们对校医院有了更全面深入的了解,校医院工作人员真心希望同学们在交大能够健康快乐成长、专心完成学业,希望通过交流引导同学们注意个人健康保健,注重身心健康,尤其是遇到困难、危险,特别是身体上的病痛时,打开心扉、与医生沟通交流。校医院还有很多为守护师生健康坚守一线、默默付出的医护医技人员,校医院全员将共同努力,通过各种形式和活动和师生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形成更多的沟通互动,用更好的医疗服务做好校园医疗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