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7月11日至17日,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双河镇开展了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团队成员依托自身学科专业优势,开展专题调研深入助力乡村振兴,开设系列美育课程以美育人。此次社会实践由人文学院团委书记闫潇带队。
走进田野深调研,体悟民情谋发展
7月11日至7月16日,调研小分队深入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双河镇犁头村开展乡村有效治理专题调研。调研成员先后对双河镇的感恩奋进馆、大师建筑群、双河文庙、犁头村特色蔬菜基地等地进行走访参观、并对村两委成员、驻村工作队、乡贤精英、村民等开展深度访谈,在深入田野的过程中切身体会乡村发展成效,感受乡间生活百态。在调研过程中,人文学院中文系2018级校友、犁头村党委副书记宋一龙与团队成员亲切交谈并给予诸多讲解与帮助。
调研走访观成效,小切口中寻对策
人文学院中文系2018级校友、犁头村党委副书记宋一龙谈到:“近年来,犁头村“两委”坚持党建引领,深入推进基层党建示范创建和脱贫攻坚工作,先后获得长宁县先进基层党组织、宜宾市乡村振兴示范村等荣誉,吹响乡村振兴的新号角”。团队成员多次深度调研与走访交谈,对于乡村治理的有效性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与感受。在与村中“网红”范姐的谈话间,看到了数字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前景;在种类繁多、硕果累累的蔬菜基地里,体会到了集体经济蓬勃发展的生机活力;在与驻村工作队陈大凯书记的交谈中,感受到了乡村振兴工作中基层人员的坚守与责任;在当地村民在广场上怡然自得的休闲里,领略到了灾后重建后完善的基础设施带给村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在调研的过程中,调研成员将理论与现实相结合,对于乡村有效治理的路径以及取得的成效有了切实的了解,并从小切口认识整体视野中的乡土中国,探索转型社会背景下乡村治理普遍困境的解决对策,以期为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贡献更多的青春力量。
以美育人助成长,以文化人促发展
美育小分队成员前往长宁县双河镇九年义务制学校,开展主题为“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系列活动。雕塑专业朱清波同学在开设雕塑美育课程中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引入当地特色主题,让学生分为不同的组别,以熊猫、竹子、小动物、乡村特色等为题材,引导同学们发挥想象力,自己动手用超轻黏土来塑造自己的创意作品,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并培养对艺术的热爱与感悟。
书法专业的贾钰璇围绕书法工具、经典作品、书法史脉络三部分开展了书法美育课程。她为大家讲解了书法的入门知识,帮助学生了解“笔墨纸砚”、书法书体的演变历程与特点,带领同学们写隶书、楷书等。以当地特色的“长宁八景”为主题,用楷书创作出八组代表不同景色的书法作品。课堂上同学们学书法,写书法,借助书法来与家乡美景融合,一笔一划间尽是对于家乡的热爱。贾钰璇表示,通过此次美育活动,不仅期望提升大家对于书法艺术的兴趣,更期望同学们可以通过练习书法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国画专业的车文茹带来一堂生动的中国名画鉴赏课,并带领同学们进行花卉水墨实践。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学生们拿起毛笔进行绘画,并学习握笔姿势、练习毛笔的使用方法,蘸取不同的颜色,体会中锋侧峰的变化,画出色彩渐变的花卉。
青春共绘国风长卷,艺术助力美丽乡村
实践团队开展乡村振兴主题墙绘活动,用画笔为美丽乡村建设增光添彩。团队成员来到双河镇葡萄井,在乡镇干部和犁头村党委副书记宋一龙的带领下实地勘查并确定墙绘小稿。经与村干部探讨,队员们选定了人流量最大的“葡萄井”景点作为墙绘绘制地点,并制定了名为《晴天》的设计方案。整体设计力图将青春活力的形象与旅游文化产业相结合,选择大家较为熟知的龙猫形象和当地最为特色的葡萄井景点路标为主题,墙绘以灰色为主色调,与经典歌曲《晴天》简约的风格形成鲜明的对比,以期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前来打卡,带动乡村经济发展。
实践队的成员共同完成了乡村振兴主题墙绘。人文学子充分发挥自身的艺术特长,为当地出谋划策,提供“智力”支持,用墙绘推动双河镇的旅游业发展,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展现了新时代青年人的理想与担当。
党的二十大以来,人文学院深入贯彻执行乡村振兴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相关战略措施,引导学生将自身学习科研与社会实际发展相结合,采用多种形式,为乡村振兴发展出谋划策,提供“智力”支持,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认可。人文学院师生将一如既往以青春之我传递人文关怀,承担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脚踏实地,践行西迁精神,发挥学科优势,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谱写交大人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