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院部动态>院部动态>正文
院部动态

国际教育学院举办第二十三期教研工作坊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23-07-06 17:11 浏览量:

7月5日上午,国际教育学院举办第二十三期教研工作坊,邀请人文学院马梅玉副教授为全院教师作“训诂学‘因形求义’法及其应用”的专题讲座。

马梅玉老师的研究方向为古汉语语法史,古籍校勘与整理,近年来也一直从事现代汉语本体论教学工作。马梅玉老师与国际学院师生结缘,是从参与“面向国际学生的语言文化专业融合型课程群建设”第三期工作开始的。本次工作坊她希望从汉语的语言及文字特点出发,给国际中文教学一线教师提供一些教学思路和参考。

马老师紧扣汉字“以形表意”的特点,认为从字形分析入手开展语言教学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她重点探讨了“因形求义”法的四项重要步骤,包括“还原古形”、“辨明‘六书’”、“确定本义”、“查找例证”,并强调了运用“因形求义”法应注意的问题及具体应用途径。马老师引入了多个生动、实用的例子来阐述如何将文字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例如从甲骨文字形出发分析“执”的本义,提醒大家避免依照现代汉字字形做“望文生义”的错误解读。同时,还分析了“执”在词义引申过程中的不同发展走向,建议教师们帮助学生建立“词义学习网络”,即把某个汉字代表的多项语素义或词义相互关联起来,这也就等于把国际中文教育汉字等级标准中不同等级的汉字进行了有效的分类与整合,能够从整体上帮助学生提高汉字和汉语学习的效率。

汉字与记录其他类型语言的文字有本质差异,历经千年积淀与发展仍散发着独特魅力,汉语与汉字相互影响,共同承载了博大丰厚的中华文化。国际中文教师想要做好语言教学与文化传播,离不开对自身语言文化的关注与研究。在教学中不只要让学生认识语言表象,更要能够从理论角度解释语言文字的生成机制,从纷杂的语言现象中提取出规律,激发学生对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兴趣,帮助他们实现跨语言、跨文化学习的飞跃。

文字:国际教育学院 李馨郁
编辑:星火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