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晚,全国思政课陆卫明名师工作室-崇实书院学四史读书会在崇实书院西17-128开展第三场活动,崇实书院入党积极分子及读四史综能课学生参与此次读书会。读书会以专题讲座与经典研读相结合的形式,引领线上线下的同学们共同读经典,学习四史。

文治书院辅导员任欣以专题讲座《毛泽东读马列的历史进境与方法论启示》开始本次读书会。任欣详尽讲解了毛泽东接受马列主义、研究马列主义的历史进程,再现了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建构的历程。任欣从毛泽东读马列著作的历史进境、鲜明特点、当代启示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解读,讲解了毛泽东对马列经典的研读、阐释、应用的过程,总结了理论与实践方面的重要成就,将毛泽东读马列著作的历史进境概括为建党之初和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延安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四个阶段,并结合对应时期的历史情况体现出毛泽东读马列著作与时俱进、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特点。最后,任欣总结了毛泽东读马列的现实启示,即毛泽东攻书到底的精神,联系历史与现实的学风等,这些都是我们今天学习马列经典的重要经验,其核心是聚焦现实问题,来促进经典理论的学习。

马理论专业博士研究生邓皎昱同学从四个部分生动分析了《西行漫记》的史料价值。他首先讲解了何为史料,再从政治、经济、文教、社会生活四个方面展现了《西行漫记》中的边区史料,并生动介绍了书中展现的陕西社会史料和历史人物史料。在最后的史料辨析和历史彩蛋两个部分展现出的深厚历史功底和学术研究的严谨性与趣味性,使本次内容分析生动而不失深度。

马理论901班房羽茹同学从写作背景、形成过程、主要内容、重要意义四个方面全面解读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房羽茹从历史背景入手,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的形成过程梳理为四个阶段,并对战争观、战略思想等主要内容一一解读,最后落脚于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的现实意义,并结合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内容提出了自己的阅读感悟。

马理论901班欧珠措姆同学为我们带来了被誉为《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的细化版《井冈山的斗争》的讲解,她的解读分为文章简介、写作背景、主要内容、现实意义四个方面,欧珠措姆同学联系中小学课文《八角楼上》,更加生动地讲解了“油灯下写出的光辉著作”所蕴含的历史内涵和时代价值,最后,欧珠措姆也结合自身阅读感悟,总结了井冈山精神对当代青年人的启示。

马理论901班的张庭瑜同学带来了对文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讲解,他首先结合历史背景进行了详尽的文本概述,并结合相关史实和自己的理解着重探讨了对中国共产党在“裂缝”中生长这一理论的解读,张庭瑜同学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所含思想的重要意义和依据此文观察历史的视角解读作结,展现了对文献资料的细致阅读和深刻理解。

陆卫明教授对本场读书会作精彩点评,表达了对本次读书会内容质量的肯定,指出本次分享内容在选题、内容框架以及历史阶段的划分以及原始资料的搜集上都较为完善和丰富,对本次读书会的内容作了具体评析和建议,对每一个讲解分享的同学进行了细致的指导。陆卫明推荐了《毛泽东阅读史》《毛泽东读书十法》等拓展阅读资料,鼓励大家走进毛泽东的读书生活,了解伟人的知识结构,从而更好地学习经典。他说:“毛泽东的读书生活,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毛泽东的成就与他对书籍的广泛阅读是分不开的”。他建议同学们做课件要少而精,可以适当地自由发挥,根据自己的理解讲出来对经典的理解,引用文献时要详尽地标明出处。
“不光要学有字之书,还要学无字之书”,所谓无字之书就是我们研究历史的嗅觉和方法。陆卫明强调了研究方法的重要性,要有“发现美的眼睛”,在阅读各类文献中一定要善于挖掘具有史料价值的信息,养成随手记录的习惯,积累丰富的史料,从而对历史有着全面的认识,才能不断开拓眼界,促进研究。
最后,陆卫明介绍了下一次将重点分享的两篇文章,即毛泽东经典的《实践论》与《矛盾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