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院部动态>院部动态>正文
院部动态

西安交大学子在全国大学生微结构摄影大赛中获得佳绩

日期:2020-11-26 16:46 浏览量:

11月20日,全国大学生微结构摄影大赛举行,由西安交大分析测试中心带队的参赛组荣获技术组一等奖1项、技术组三等奖1项,艺术组二等奖1项、艺术组三等奖1项,同时荣获“最佳组织奖”。该比赛是是面向全国材料科学与工程等以物质微结构观测为主要研究方法的相关专业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比赛。

西安交大学子荣获的技术组一等奖的作品是由电信学院硕士研究生安思童在电信学部球差电镜(JEM-ARM 200F)上拍摄的《STO-LSMO薄膜界面处的清晰原子像》,指导教师为电信学院教授贾春林。图片中的每一个圆点代表一列原子柱,由于不同的原子序数不同,对电子的散射能力不同,因而原子的颜色也不同。其科学意义在于通过界面的原子排列图可进一步分析界面处的应力情况。

学校获得技术组三等奖的作品是由理学院博士研究生赵轶祯在分析测试中心的冷冻电镜(Talos F200C)上拍摄的《gB》,指导教师为分析测试中心高级工程师童慧敏,该作品的技术难点在于原始样品不耐辐照、衬度低,作者通过负染色方法改善。不同的样品对应的染色剂种类以及最优染色厚度都不尽相同。其科学意义在于为探究中和抗体与人类巨细胞病毒的作用机制提供结构基础。

获得艺术组二等奖的作品是由材料学院黄鑫、周小楠、王中雨三位研究生扫描电镜(FEI-Q25)上拍摄的《飞瀑》,指导教师为材料学院教授王波。原图为杉木经高温热解后获得的多孔碳模板径向断口图,经过艺术处理后,其更具有一番风味。

获得获艺术组三等奖的作品是由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成杨琴在分析测试中心场发射扫描电镜(ZEISS Gemini500)上拍摄的《奇幻森林》,指导教师为理学院教授杨森。原图是过渡硫族钙钛矿着色处理之后的形貌图。图片中的渲染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中间类似树枝结构的部分渲染为紫色的植物,椭圆状空壳结构渲染为螳螂。第二部分是植物左上方、正上方、右上方和右下方结构分别渲染为蓝蜘蛛、红蚂蚱、蝴蝶、海马、海星和枯萎的树枝。第三部分也就是剩余部分全部渲染成为绿色的草地。作品的灵感来源于过渡硫族钙钛矿在太阳能领域的应用。

全国大学生微结构摄影大赛自2014 年创办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五届,由国内各相关高校轮流承办。大赛旨在引导学生走进微观世界,领略材料艺术,窥探科学研究的真谛,提高同学们的仪器操作水平,培养学生深入探索微观世界的兴趣,激发同学们的科研热情,拓宽广大学生的学术眼界。

文字:分析测试中心
图片:分析测试中心
编辑:腾飞工作室 孙成祥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