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团委组织的主题为“勇承时代使命,奋斗开创未来” 的第三十五届最佳团日活动中,基础医学院硕0126班团支部积极响应号召,开展了一系列围绕“致敬最美逆行者,弘扬伟大抗疫精神”活动。11月11日,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基础医学院2020级团支部采访到了“全国抗击新冠疫情先进个人”“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抗疫特别人物、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巩守平。
2020年初,在武汉疫情防控救治最吃紧的关头,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向湖北武汉紧急调派多批援鄂国家医疗队,其中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迅速启动“全力抗击疫情,全员战时状态,党员干部优先,教职员工争先,救治高效响应,不负医者使命”的响应机制,共向武汉调派144名援鄂医疗队队员。巩守平是第三批援鄂国家医疗队队长、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在2月8日当天,他带领130人的国家医疗队支援武汉。
记者:在出发武汉前有没有什么事让您很担忧?是什么一种情感促使您率先报名带队前往武汉?
巩守平:在我的队伍里有从各个科室所抽派的青年骨干,他们的背后有一个个幸福的家庭,他们是家里的顶梁柱,是父母的孩子,是孩子的父母;还有四分之一队员是“90后”,脱下白衣,他们本身就还是个孩子。在当时,我们面对的是未知的病毒,我最为担忧的是如何让我们的每一位队员都能平平安安回来,这是我作为带队队长的责任。我告诫自己,一定要保证队伍零感染。同时看到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一系列切断传播途径的举措让我坚定了战胜病毒的信心。在国家和人民需要我的时候,冲向防控疫情的最前沿,是我作为党员应尽的使命与医者应有的担当。
记者:在武汉抗疫期间,医疗队遇到的最大的挑战是什么?您当时主刀全国首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颅脑手术,在疫情条件下做这个手术,您及您的手术团队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巩守平:我们2月8日下午紧急从西安出发,到达武汉不到24小时就接管了重症病区,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挑战。国家提出一定要降低病亡率,提高治愈率,我们在前期已经做了一些治疗准备,因此这个挑战我们是有心理准备的。2月26日,病区收治了一位73岁的新冠合并脑出血患者,我们做手术过程中因为有眼镜、护目镜、防护服几层的隔离,因此在做神经外科手术过程中视野有很大的限制,这个过程是充满挑战的。但是在我们队友的紧密协作下,我们克服了这一系列挑战,将这个病人从死神手里拉了回来。
记者:您能否为我们简要介绍一下“交二方案”?
巩守平:首先是大剂量维C的应用,这一方案的萌发于二附院教授王世臣早年运用大剂量维C治疗克山病的研究。在后续的实践中,大剂量维C在提高危重患者救治成功率方面发挥了明显的效果。其次是托珠单抗、大剂量丙球联合CRRT(连续肾脏替代疗法)三联方案。我们发现白细胞介素6(IL-6)为主的细胞因子风暴即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是病情转危、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在通过与马肖容教授共同讨论,我们一致认为这样的三联疗法遏制细胞因子风暴能够控制病情、挽救生命。再次就是患者的心理疏导,病区中接管的都是危重症患者,他们面临着一系列的心理负担与精神刺激。所以我们安排了队里的心理医生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帮助病人与家人视频,制作小卡片等,这让我们迅速与病人建立了信任,也提高了他们战胜病毒的信心。
记者:在武汉抗疫期间让您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什么?
巩守平:武汉疫情期间,如果没有党的领导,没有党中央的统一指挥,我们不可能如此之快地进行系统的疫防控情;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我们的疫情控制不可能如此顺利。我们党员同志所做出的模范示范效应是巨大的,党员带头、干部带头的作用是巨大的。这也充分凸现了我们中国共产党是实实在在为人民服务的政党,真真实实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我们无差别地对人民群众进行救治。应治尽治,应收尽收,都彰显我们的初心和使命。
巩守平表示:医学事业是神圣的,大医精诚更是我们医学人终身践行的价值标准。医学还有很多未知的领域等待着大家去探索,希望大家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希望交大学子掌握扎实本领,努力创新,追求卓越。在将来的各行各业中为国家、人民继续贡献交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