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人才培养>招生就业>正文
招生就业

能动学院学子赴甘肃、青海等地调研 了解“双碳”现状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23-08-27 15:14 浏览量:

为深入了解我国“双碳”现状,加深专业认识,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能动“碳”路队以“创新绿色发展路,锚定‘双碳’谱新篇”为主题开展实践活动。从兰州到白银再到青海,实践团队用脚步丈量了我国“双碳”成就;从高校到政府到企业再到基层,实践团队从多角度、多层次、多维度认识了“双碳”、认识了自身专业。

高校:科技赋能,助力“双碳”

科学技术的创新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依托手段,高校是科技突破和创新的重要摇篮之一,实践团队于8月1日抵达兰州大学城关校区,开展研学交流活动。

团队在大气科学学院黄建平院士团队老师韩东亮、博士生刘晓岳的带领下,参观了国内首个高精度氧气观测平台,深入学习了“城市呼吸”计划,开拓了团队同学助推“双碳”目标新思路;随后,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潘多强老师为团队带来主题为《先进核能,零碳未来》的报告,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核能为什么能成为解决“双碳”问题的一把钥匙,加深了团队同学对自身专业的理解。最后实践团队与兰大学子结合自身研究方向,围绕“双碳”展开了广泛而深刻的讨论。实践团队成员董镇鲛还以“传承西迁精神,让旗帜永恒飘扬”为主题,向兰大的师生介绍了四年西迁路的风雨艰辛。经过交流,大家以更昂扬的姿态投身“双碳”建设的宏大目标之中。

双碳的推进需要各高校相关专业的科研团队和青年学子成为“碳”路者,立足自身专业久久为功,以精勤、敦笃、果毅创新科技、赋能“双碳”,把论文成果写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政府:因地制宜,向绿而行

2023碳达峰碳中和绿色发展论坛上,兰州新区荣获“2023碳达峰碳中和绿色发展优秀案例”。8月3日,实践团队抵达这座“开窗见绿,出门进园”的绿色生态新城,深入了解兰州新区如何利用区域优势,下好“双碳”这盘棋。

实践团队在新区团委工作人员带领下,深入体验了兰州新区特有的“双碳”政策。兰州新区基于区域特色,创新推出“丝路碳票+碳资产抵押+绿色保险”融资服务,有效解决绿色生态资产“抵押难,变现难”的问题。在参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展览馆时,讲解员介绍道:“兰州新区建立多层次、差异化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能进一步激发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的内生动力,促进兰州新区绿色金融事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吸引更多的绿色企业入驻兰州新区,推动兰州新区高质量发展。”让实践团队感到有趣的是,新区同样开设了个人账户,平时的低碳行为都可获得碳积分,在线上绿色商城兑换礼品,让居民从日常生活就建立节能减排、绿色生活的习惯。

实践团队成员感叹道:“在践行双碳战略目标上,兰州新区为其他区域做出了示范。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生活在兰州新区的人们一定会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企业:绿色改革,节能降碳

企业是“双碳”棋盘上的排头兵,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兰州助剂厂、液态阳光示范园区以及黄河水电公司共和光伏产业园敢为人先,是企业践行“双碳”目标路上的“碳”路先锋。

在兰州助剂厂内,实践团队与厂区工程师深入讨论了目前该厂区所应用的循环水节能控制系统,采用该系统能有效降低循环水泵40%能耗。深入交流后,实践团队也亲身体验了厂区的智能控制系统,“便捷、高效、节能,很难想象我们是在一座1966年就成立的化工厂内。”实践成员感慨道。在液态阳光示范区与黄河水电公司共和光伏产业园,液态阳光技术与光伏发电技术的大规模应用,让实践成员真正体验到自身研究课题转化为一线成果的自豪感,他们也是抓住机会与一线工程师深入交流,拓宽科研思路。

乡村:绿色发展,乡村振兴

推行“双碳”目标,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是一场关于能源的革命,同时也是一场关于人民群众生活理念、生活方式广泛而深刻的变革。这场变革的主战场在农村。

白银市会宁县新添堡村与陇西川村是当地“四改”惠老区示范项目落点村。经过改厨、改暖、改炕、改厕,他们生活的村庄正换旧貌、展新颜。实践团队实地考察发现,通过“四改”项目,农户每户每年可节约采暖费用1800元以上,减排二氧化碳5吨以上。团队在试点家庭看到, 不锈钢橱柜、智能化油烟机煤气灶等家具也应有尽有。“生活比之前干净、方便、省钱多了!”试点家庭幸福地跟实践团队介绍道。此外,新添堡村正在重新布设地下水管道,并增设污水处理厂。据郭主任介绍,之前村子便是靠着养牛脱了贫,过上了“牛”日子。现在追求的不仅是产业兴旺、百姓富裕,还有美丽村庄,健康生活。

新添堡村与陇西川村为探索建设低碳乡村、绿色乡村的实践做出了贡献,只要道路选的对,步子迈的准,建设低碳乡村、绿色乡村同样是乡村振兴的动力。

“十四五”是推行“双碳”目标的关键期、窗口期,下好“双碳”这盘棋需要多方助力,齐众心,汇众智,聚众力:高校需完善“双碳”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引领未来气候治理和绿色发展的人才;政府需因地制宜,做到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握好船舵,向“绿”而行;企业应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以科技创新带动绿色转型,以节能降碳带动可持续发展;乡村应明确绿色生活低碳生活不仅是整改村容村貌的“面子”工程,也是改变村民生活理念、生活方式的“里子”工程,要让村民在富裕生活中,共享村庄之美、生活之美。

文字:能动学院 徐磊
图片:能动学院 陈瑞 黄婕
编辑:徐琛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