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生态环境部复函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同意由经济与金融学院、陕西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王育宝副教授主持完成的2013年度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赠款项目《陕西省应对气候变化统计核算制度研究及能力建设》结题。复函指出,根据《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赠款项目管理办法》《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赠款项目结题验收暂行办法》以及项目合同书规定,经组织专家复核,项目符合结题要求,项目通过结题。
该项目2014年3月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立项,总经费200万元。2015年3月初,第一批经费拨付到位,月底项目启动。2016年3月,项目完成中期评审,9月第二期经费拨付到位。2018年10月,经项目组申请,受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委托,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了结题评审,在认真审阅结题材料后,专家委员会认为,项目研究方法科学合理、调研和培训工作踏实细致、形成的各项报告材料详实,思路清晰,逻辑严谨,结论明确,特别是草拟的陕西省碳强度目标考核办法、完成的陕西省应对气候变化统计报表制度等成果具有创新性和应用价值,为陕西省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统计核算、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和基础能力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社会效果良好。项目经费使用合理规范,通过了西安交通大学审计处通过招标委托第三方进行的审计。专家委员会同意项目结题。
自项目批准实施以来,学校社会科学处、经济与金融学院、陕西经济研究中心等相关部门领导高度重视该项目研究,并从相关方面给予必要支持。经金学院针对该项目是学校当时经济类单项经费最多、协调难度最大、经费使用和过程管理最严格的纵向课题的特点,借鉴兄弟院校做法,向学校提出了将该项目确定为国家级基金对待的申请,得到学校批准。项目组织申报单位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参与单位陕西省统计科学研究所、陕西省发展和改革研究中心、陕西省气候中心深度参与项目调研。这些都从组织上有力保证了项目正常进行。
为保证项目达到合同要求,项目组非常重视研究框架和调研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力争文献资料充分全面、调研方案细致入微、研究工作严谨深入,使每项工作(环节)都有针对性、都有收获。经过刻苦努力,勤奋工作,项目组围绕陕西省应对气候变化统计核算制度和能力建设工作展开了理论研究、实地调研、专题研讨、能力建设(培训)等系列工作,完成了项目启动、中期评审、结题评审、举办能力建设培训会、全国性学术研讨会等活动任务,提交了项目启动报告、项目中期进展报告、项目研究报告、项目专项调研报告、项目能力建设执行报告等系列成果,一些阶段性成果在实际工作中被国家统计局、政协陕西省委员会、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陕西省统计局等采纳,产生了良好社会效益。
该项目面向全省11个地市、107个县(区)发改委、统计系统负责节能减碳工作的业务骨干,多家重点碳减排企业、碳核查机构和科研院所、省直机关工作人员等,举办了3期应对气候变化统计核算知识培训;先后组织主办“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统计核算理论与方法”等全国性学术研讨会3次,赴辽宁、内蒙古、黑龙江、海南、广西、云南等6个省区进行应对气候变化统计核算制度培训。2017年4月,主持人王育宝应邀在全国应对气候变化统计核算制度与考核办法座谈会(安吉会议)上,向31个省市区发改委主管领导、项目组做了专题经验汇报,受到好评。部分研究成果已在《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等期刊发表。
为更好发挥基金赠款项目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项目组将继续围绕应对气候变化统计制度和核算方法开展深入研究,积极推广项目研究成果,为建设美丽中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向世界解决气候变化问题提供“中国方案”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