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能源署太阳能热发电和热化学组织“太阳能燃料路线图”国际研讨会于12月9-11日在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会议室隆重召开。
本届研讨会主席由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郭烈锦教授担任。西安交通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梁莉,国际能源署IEA及其SolarPACES组织的三位责任专家瑞士保罗谢尔研究所通用能源部太阳能技术实验室主任Anton Meier博士、德国航空航天中心太阳能研究所太阳能化工部门主任Christian Sattler博士、以色列魏兹曼研究所高级研究科学家及西班牙IMDEA特别研究员Michael Epstein博士,以及国际太阳能热发电和热化学组织执行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王志峰教授,华北电力大学徐进良教授,中山大学丁静教授,北京工业大学吴玉庭教授,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李鑫研究员、白凤武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帅勇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郝永博士、河海大学曹飞博士、东方锅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奚正稳、肖欣悦,西安热工院有限公司杨玉,陕西电力设计院李迪等长期从事太阳能热利用方面的科研院所、国家重点企业的代表以及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部分老师和研究生逾50人出席会议。
会议主席郭烈锦教授主持了研讨会的开幕式,并对出席研讨会的各位代表作了一一介绍。
在随后的两天会议期间国际能源署SolarPACES的三位专家Anton Meier博士、Michael Epstein博士与Christian Sattler博士分别就太阳能燃料的背景及研究现状、太阳能金属及矿物生产、煤与生物质等含碳燃料的太阳能转化、太阳能热化学循环及储能、太阳能系统整合及分析、澳大利亚及南非太阳能燃料路线图成果等主题作了9个专题讲座。专家们详细介绍了国际一流研发机构在上述领域内的历史沿革和最新研发动态,对与会同行所关心的太阳能燃料的反应器设计、示范系统、材料特性及转化效率等做了翔实的、深入浅出的宣贯,同时就当前研发已有成果和瓶颈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深入的探讨,并对解决技术途径的可行性进行了贴切的分析与评价。
专家们一致认为,太阳能是十分具有前景的清洁能源,随着科技的发展,太阳能燃料将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将太阳能用于金属、矿物生产等领域将大大降低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同时减少化石燃料带来的污染;将太阳能作为反应热源用于含碳燃料如煤、生物质和焦油的降解和气化可有效提高燃料的品质和清洁度;将太阳能用于水和二氧化碳分解从而生产氢气和一氧化碳,实现氢和碳的循环利用将完全改变以往以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结构。作为SoalrPACES成员和太阳能热利用的方兴未艾的广阔市场,中国应加大太阳能燃料研究领域的投入,国内外科研机构之间,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也应加强合作,共同努力实现太阳能燃料的工业化生产,让太阳能燃料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做出努力。为了寻找中国与国际能源署合作的契合点,中国同行也就太阳能煤与生物质气化、太阳能化学及材料、热化学储能、太阳能集成系统分析与相关装备的制造等领域的研究动态进行了交流,使得国际能源署SolarPACES专家对中国同行的研究现状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最后,与会专家们还特别针对中国能源现状和目前国内太阳能转化领域的研究状况进行了专题研讨,大家畅所欲言,以期找到适合中国现状的太阳能燃料的研究与发展路径,制定出未来的研究与国际合作计划。会议最终决定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将作为国际能源署太阳能热发电和热化学组织专家组“太阳能燃料路线图”项目的中国方面负责单位及联系人,加强中国与国际同行间资源与信息的分享,提升国际科研团队与企业的交流合作,推动中国在太阳能热利用与化学储能领域的研发及产业化进程,共同为将太阳能燃料尽早服务于人类的宏伟愿景做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