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我校人文学院邬焜教授和他指导的哲学专业10名博士生合著的学术专著《社会信息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已于2011年9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这10名博士生是:靳辉、康兰波、王哲、蔡东伟、王彦丽、马新锋、吴小侠、刘琅琅、李东东、王斌。
作为“国家985工程二期资助项目‘科技进步与人文精神’研究丛书”中的一本,该书是邬焜教授主持的国家985工程二期资助项目“科技进步与人文精神”研究子项目《社会信息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的最终研究成果。
社会信息科学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国内的相关同仁们认为,这一领域是在当代信息科学和信息哲学所提供的新范式的作用下诞生的,它将为未来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某种统一研究的范式和纲领,从而在极大程度上给目前分门别类的传统社会科学带来全方位的改造。1995年7月在北京邮电大学召开的“全国信息科学技术与哲学学术研讨会”上,邬焜教授为大会提交了题为《科学的信息科学化》的会议论文,用“科学的信息科学化”来标示当代科学发展的未来趋势。在那篇论文中,他特别强调了信息科学所具有的科学范式的作用,并认为“发展到今天的信息科学是一个拥有众多学科的大家族。信息概念、信息原理的普遍化,导致信息理论与几乎所有的传统学科间的普遍交叉、渗透和映射。通过这种普遍相互作用的发展,可以说,信息科学在任何一个传统学科领域中都能辐射开辟出自己的一块领地,并且,信息科学自身的发展又能派生出一些与传统学科研究的领域迥然不同的新兴学科来。”社会信息科学正是这样一门全新的新兴学科,或者,更为准确地说,它应当是一个全新的新兴学科的领域,其中不仅包括统一层面的社会信息科学的基础理论部分,而且还必然会拥有诸多层次的众多相关学科。
该书内容包括8编、28章。其内容广泛涉及社会信息科学的基础理论、社会信息科学的若干分论,以及运用社会信息科学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众多领域的社会现象进行的分析和解读。该书的内容不仅保持了观点和理论的统一性,而且在体例上也具有逻辑递进和层次展开的结构化特征,这就是从基础理论到分支理论,再到对社会现象进行具体应用分析的结构化分布。这样,无论从理论观点来看,还是从逻辑结构来看,该书的内容都具有相互支撑、相互关联、相互统一的综合性和整体性。
邬焜教授在其撰写的该书《前言》中对该书各编的内容和其在全书中的地位,以及各编内容间的相关关联予以了简要介绍:
“第一编 社会信息与社会的信息本质”论述的是社会信息科学的最基础的理论部分。其内容包括社会信息的概念、范围与性质,社会信息科学的学科体系,以及怎样从社会信息活动的尺度上对人类文化、人的本质,以及社会的本质和社会进化的尺度进行具体的规定和阐释。这一编的内容乃是全书立论的理论基础。
“第二編 社会信息认识中介论与真理观”是从社会信息科学的角度对人的认识活动的机制和过程,以及认识可能达到的真理性建构的程度、方式和机制进行的探讨,可以把这一部分看成是社会信息科学的基础理论在人的认识领域中的拓展和应用。
“第三编 社会信息传播的一般过程和机制”探讨了社会信息传播的多维性和复杂综合性的特征,这一部分的内容可以看作是运用社会信息科学的基础理论、人的信息认识过程和机制的理论对社会信息传播现象进行的某种具体而深入的全新解读。
在“第四编 社会信息生产和社会信息生产力”中,我们运用信息哲学和社会信息科学的相关理论对人类生产活动、生产和生产力的结构的复杂性、综合性、全息性,以及人类生产和生产力的信息生产和信息生产力的本质进行了具体的规定和论述。同时,在这一编中我们还划分了人类生产力结构历史演进的不同阶段,并从信息构成和处理方式的变化上对不同阶段的不同特征进行了具体的描述。
“第五编 社会的信息实践”具体讨论了与信息时代人类发展起来的新的实践形式——信息实践相关的理论。其中主要涉及,信息实践概念的具体规定、信息实践与虚拟实践的关系,以及信息实践对人的自由和解放过程的促进作用等方面的内容。
“第六编 社会信息、网络与文化”具体探讨了信息时代引起的人类社会信息的新变化,以及这些变化给我们带来的伦理问题、文化批判和认同问题等领域的内容,同时,在这一编中,我们还运用社会信息认识论的观点方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艺术和戏曲欣赏中的复杂性特征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具体的探讨。
“第七编 信息革命、信息经济与信息社会”对信息社会发展的科学技术、经济、社会领域的变革进行了统一而综合的论述。这些领域的相应的变革恰恰可以看成是社会信息科学兴起的全新时代背景。
“第八编 社会的信息化发展”对信息时代导致的社会领域方方方面面的信息化的发展进行了具体的描述和解读。其中包括经济的信息化、经济的全球化、城市建设的信息化,政治、军事、生活、文教、医疗的信息化,以及人本身的信息化。这一编的内容可以看作是对我们所处的这个新时代中的社会信息领域的新的发展特征的解析,以及对其所引出的新的时代风貌的展示。
由于该书运用处于当代学术前沿的信息科学和信息哲学的全新理论范式对社会信息科学领域中的诸多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所以,该书的内容和取得的相关结论不仅具有新颖性,而且还具有比较大的开拓性和创新性价值。